论自媒体交往下的中职德育教育【摘要】自媒体场域是当下中等职业教育工作遇见的新环境,尤其是德育环节将不得不面临多重显性和隐性的自媒体影响。所谓自媒体环境下的德育建设,首先是来自于各种自媒体平台影响下的中职德育挑战,其次是中等职业学校本身基于自媒体传播手段所做出的德育尝试。前者以整个自媒体大环境为参考,主要是指自媒体平台下对于中职德育的全方位影响,比如外在自媒体介入对整个德育方向的影响。后者则相对而言比较微观,主要是指中职德育工作对于自媒体手段工具运用的具体实践。中职自媒体建设需从整体入手,寻找到合适自己的途径,从而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关键词】自媒体;中职;德育建设【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055-02一、前言当下中职学生的网络环境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一种基于社交网络媒体基础之上的自媒体需求正在形成。当下自媒体图景可谓是众声喧哗,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以及直播平台等。自媒体环境下涌入了大量大V、网红、小咖,在经济、文化、生活领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形成了纷繁复杂的交流空间、社会场域以及价值认同。新媒体已成为当代青年寻求个性自我、突破固有社群的有效载体。尤其以新媒体所呈现的自媒体平台,因其拥有去中心化、社群属性、裂变式传播的特点[1],同时附着着大量无法识别的信息品质,在资本浪潮的裹挟中,逐渐模糊了社会以及个人道德的边界,为中职校园校园德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二、自媒体互动下的德育环境分析社会互动模式是在技术的发展以及媒介变化中动态发展的,自媒体的出现把当今社会中的互动形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主体间互动场域不断扩张、开放融合性更强、虚实交叉渗透、媒介技术变得过分被依赖等等。因此,当下的自媒体环境中包含的社会因素、社会关系较多且复杂。自媒体互动下,学校德育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领域主体环境主要有师生之间,同学熟人之间以及网络陌生人互动。自媒体环境中师生主导的互动模式有明确的角色差异,是一种正式化社会组织以及标准的社会关系。因此这一互动模式于自媒体环境下有一定的制约性,其身份明确、目的明确、网络行为明确。学校为主导的自媒体所赋予的信息内容要求具有较强地导向性、意义性、程序性。杜威曾提出“教育本质上是一个使个人特征和社会目的和价值协调起来的问题”[2]。因而这一互动模式中的德育活动需要延伸至社会要求,发挥出学校德育所必须承担的“引领方向、传承观念、追求德行”的使命。自媒体下的德育工作,教师往往虚实相间的,即用真实身份发布信息、理论教育、表达评论等,几乎以一种形象的、真实不虚的主导者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用户学生处在信息追随者的客体位置,是德育教育的对象。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彼此知晓自己在网络空间中的角色定位,其互动行为遵循明确的规范认知。因此是自媒体德育工作最适宜开展的环境。校园交往中的同学互动一般属于网络空间中的“朋友圈”。这种关系起源较早,是虚拟网络空间中吸引和凝聚学生群体意识的重要形式。自媒体的出现,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介进一步强化和提高了同学之间的信息传递、道德影响以及价值观共享。由于技术推进致使社交需求日益旺盛,某种程度上,自媒体已普遍运用于中职学生的各方面学习与生活,从虚拟的网络空间活动,有效推动了中职学生的现实交往。与此同时此种虚拟的交往形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这种交往的影响渗透性更强,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自媒体互动下的德育策略1.站定“一元”概念的坚实阵地。所谓“一元”,即表示互联网空间是多元的、庞杂的、且丰富,各类思想文化都可能随时出现并彼此交锋。此时正确选择和取舍将变的无比重要,但是中职学生在思想文化面前最难鉴别。其拥有的认知能力有限,鉴别技巧有限,选择意识有限。因此在德育时间工作当中需要教育者做海上灯塔、提供坚定的立场且不能动摇。站定“一元”概念的立场,需要教育者本身的立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