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地理课标,加强德育渗透地理新课标有这样的陈述: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课程研究者;要突出地理课程的实效功能,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放在突出位置,以真挚的博爱影响教育学生,使之形成积极向上的创新进取品质,与时俱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合自然与人文因素,加强德育教育。地理教材中可以渗入德育教育的途径多,内容也比较丰富。这要求我们教师广泛吸纳博采众长,结合教学和生活实际进行创新,从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在德育与智育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在课堂教学中自然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本人日常教学中比较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实践:一、关注社会焦点,找准德育契机中学生思维活跃,思维比较活跃,关注时事。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观察,将课本之外鲜活的素材引入课堂,使课本与课外的材料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解开他们的困惑。如学习有关宇宙星体和气候章节时,针对网络热火朝天地炒作“玛雅人世界末日说”媒体频频闪现好莱坞《彗星撞地球》灾难场景,强烈冲击人类视觉夸张地渲染小行星将对地球所构成的严峻威胁;少数学生受此影响议论纷纷,本人为此专门通过视频演示并介绍“图塔蒂斯(Toutatis)”这颗将要和地球亲近的小行星,形状怪异似土豆,在椭圆形轨道上环绕太阳运动,几乎每隔四年和地球亲近,轻轻绕过不会撞击地球,这类似今夏六月六日的金星凌日,同属于天体正常运作。地理科学驱散了学生心头的疑惑,后来事实也证明了玛雅人世界末日论纯属无稽之谈。本人趁势强调虽然我们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已经建立空间站探索宇宙,深潜器也深入了马里亚那海沟七千多米,可是这并不意味这人类可对地球恣意所为;尽管不可能有哪只“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引起了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可近年来全球性的极端天气,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现象,图瓦卢举国搬迁,充分证明蝴蝶效应说绝非美国气象学家爱德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华·罗伦兹一时的心血来潮哗众取宠,更非惊世骇俗的危言耸听。事实上人类无节制地开采资源乱砍乱伐大肆捕杀随意排放等已经对全球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环境、生态和气候等看起来无关紧要,但对人类生存和国家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地球就像个多米诺城堡,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很多灾难发生。所以要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及相互间的关系,倍加呵护人类生活的空间。二、结合人文地理,拓宽德育空间新的课标要求教师不拘泥于课本,充分利用整合其他学科资源,彰显地理的人文性,加强学生公德意识。如“人种语言及宗教”一课的学习时,本人就开辟了很多发挥空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既落实了双基教学:突出地理学科的专业特性,教学中注重读地图了解人种和宗教的地域分布,人种的外形特点和地域气候的关系,也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网上阅读电子地图,启发学生说出上海各类教堂的准确地址;课后布置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教堂的建造背景,过去洋教士对当地的语言文化及习俗的影响;并鼓励学生尝试动手绘制地理简图,标明教堂的大致地理位置和周边的地理事物。同时又加强了人文教育:通过解读达芬奇著名作品《最后的晚餐》(TheLastSupper)揭示历史上宗教矛盾纠结的谜团;介绍了利玛窦手绘《坤舆万国全图》让闭关自守的中国人第一次地从地图上看到了整个世界,以及外来传教士把国外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传入中国时的种种曲折和艰辛;欣赏民族舞蹈《千手观音》演绎宗教文化艺术的瑰丽,观看电视剧《少林故事》片段了解僧侣这个特殊群体神秘的宗教生活;又结合时事新闻,以影片《穆斯林的无知》(InnocenceofMuslims)为例,因内容诋毁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激起愤怒浪潮席卷伊斯兰世界从而引发风波和动乱,教育学生大家生而平等,必须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对宗教要持正确态度,自觉发扬传播文明维护世界太平。三、深挖教材内容,丰富德育内涵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获取终生幸福的能力,着力塑造其广泛兼收并蓄的开放心态,引领他们放眼全球,学会吸收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