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春江花月夜》教学案例赵珊珊刚工作时办公室里一位前辈曾说:“快乐的工作才能在工作中获得快乐。”当时疲于备课上课,还不能体味这句话的深意,只是羡慕她的睿智,随着在三尺讲台上站得时间长了,也渐渐感受了工作中的快乐。最近上了一堂自我感觉还算“快乐”的课,想拿来分享一下。教学设想《春江花月夜》是鲁教版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文本第一单元第三课讲读课文,本单元的赏析指导中重要的两点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为“赏析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新课导语大家知道,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顶峰时期,可以说是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盛唐之所以出现如此繁荣的景象,有一个人功不可没,此人是初唐后期人,处在初唐与盛唐的过渡时期,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等四人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合称“吴中四士”(因其均为江苏扬州一带人,属“吴中”),只可惜他的大部分诗歌都已失传,目前全唐诗中仅收两首,其中一首《代答闺梦还》因写闺情,毫无特色;但另一首非常有名,人称“孤篇横绝全唐”。又有人评价这首诗是“点亮盛唐兴象的艺术灵光”。这个人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二)诗歌美读“诗歌是文字的音乐”。下面请同学们听朗诵。要求同学们在欣赏范读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三)赏析画意师生互动点拨:“春江花月夜”单从题目上看,就富有诗情画意。大家看诗人给我们勾勒了那些画面?你能用四字短语概括其中的五幅吗?明确:江潮恋春月涌春江银辉照花游子望月思妇怨夜或:春江涌月江潮恋花花容照水月夜思归夜阑怀远(四)感悟哲理1.学生自主欣赏齐读:“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苏轼在他的《前赤壁赋》里的这样写道:“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请同学们结合这段文字来感悟张若虚在诗中所揭示的哲理。2.明确诗人由眼前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引发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是永恒的,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但就整个人类而言,则又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日月共存。张若虚在这里,面对明月与江水,也想到了人生的短暂,也有所感慨,但他一扫以往诗人的消极哀怨之情,这无疑与苏轼的《赤壁赋》有异曲同工之妙。(五)体会诗情人间美好的感情有很多种,同学们,在这首诗里作者所讴歌的是哪一种感情?诗人用哪些语句来表达的呢?齐读:白云一片去悠悠,青风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赏析:一个是天涯游子,思念家中的妻子;一个是闺中思妇,想念外地的丈夫;一个是望月怀乡;一个是凭栏盼归。在春江月明之夜,这种情景多么常见,有多少这样的夫妻值得我们去歌颂,令我们羡慕,这是人间至真至美的爱情,正所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诗情优美,哀而不伤。浓浓的离别相思在美景之下,化为淡淡的哀愁。李泽厚:“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六)感悟旋律个性化朗读播放《春江花月夜》乐曲,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默读课文,感悟优美的旋律,想象美好的画面。并请学生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个性化朗读课文。(七)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体会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的意境美,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八)板书设计《春江花月夜》诗情⑴讴歌纯洁的爱情。画意赏心悦目⑵赞叹大自然的奇景。哲理⑶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教后反思反思这堂课,有得也有失,感受颇深。1、较满意之处:配乐朗读营造了气氛。在一个flash朗读的预设环境下,同学们对字音、诗情、画意的把握都让我感到比较到位。看到大部分同学闪亮的眼神,我知道他们是“入境“了。请学生诵读环节的设计。在师生一起赏析课文后,对内容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自己的理解,此时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感情去朗读课文,无疑会让他们通过想像描绘出作者在诗中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