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探索与思考【摘要】在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有效发挥校园文化活动育人作用至关重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工程的“体”承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精神的思想引领与协同育人功能,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关键词】立德树人校园文化意识形态思想政治【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2-0042-01xxx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承担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和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贯穿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通过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还未稳定,他们是社会成员中的活跃分子,容易受到一些别有用心人的蛊惑,所以意识形态教育需要特别关注大学生,加强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用科学的价值观引领意识形态教育。一、提高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认识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主要工作就是立德树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做的如何,直接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关乎青年一代的成长成才。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值观,努力使之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青年菁英。文化是意识形态阵地的根基,是民族的灵魂与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大学有着文化生产传播的土壤,是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汇聚与交锋前沿阵地,如何筑牢大学生意识形态阵地之本,推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就是新时期重要的理论课题。二、校园文化活动对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作用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工程,是铸魂工程,是固本工程,也是战略工程,其意义就在于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了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品位,传承校园文化活动的人文精神,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工程,把透彻的说理同鲜活的语言结合起来,把理论的穿透力同情感的亲和力结合起来,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回答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使青年大学生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积极宣传者、自觉践行者和坚定信仰者。文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生产形态,反映出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全面的社会生活。文艺以独特的形式、形象、意境感染青年、影响青年、塑造青年,在潜移默化中使青年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校園文化以一种隐形教育的方式,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承载着青年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功能。一部优秀的校园文化作品,可以从世界观、审美情趣、思想品格等方面给大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熏陶。校园文化作品的质量决定着其发挥意识形态教育功能的关键,任何一部文艺作品、任何一项文艺活动的组织呈现,都包含着一定的时间、精力和专业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优质文化活动的“体”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道”,就需要久久为功的精神。三、以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大学将自身建设成为思想文化的标杆、道德文化的旗帜和科技创新的高地,完成促推、引领和守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使命。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过程中的原动力,也是最宝贵的传承,对于彰显大学的办学特色和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弘扬大学精神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