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秀社团文化引领贯通培养德育新路径摘要: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德育教育工作经过三年实践,在其基础教育阶段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新时期学生思想特点,探索一条以优秀社团文化引领德育工作发展的新路径,以期为学生终身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关键词: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社团文化;德育工作2020年北京市启动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作为首批试点院校之一,迄今已有两届学生顺利完成了该项目基础教育阶段的各项要求,转入高职阶段继续学习深造。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承担了2020级和2020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在实践中,笔者认为德育工作的内容和质量对贯通培养项目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情况具有重要影响。有鉴于此,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德育工作也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期为贯通培养项目学生终身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虽然德育工作在各项文件中始终被放在意识形态教育的高度,相关部门也出台了许多文件予以支持和引导,但就实际执行情况来看,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德育教育目标定位模糊德育教育要符合实践性、社会性和个体性的标准[1]。一般来讲,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德育工作的目标侧重应当有所区别。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跨越了高中、高职和本科三个教育阶段,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思想实际、个性特点、接受能力都有很大差异,但目前来看,德育工作的整体目标定位不甚清晰,仍然以不同教学阶段原有目标的简单叠加为主。具体就基础教育阶段来看,由于贯通培养项目尚属新生事物,没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因此,在学生德育目标制订上,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原有高中、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影响,难以针对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特点进行精准定位。2.学生日常行为评价标准滞后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标准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然而当下所遵循的学生日常行为评价标准受到原有高中模式标准影响,不仅同学生实际相脱节,并且在执行上困难重重,无法真正起到引领学生的作用。由于评价标准滞后,进而导致评价方式虚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就目前而言,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日常行为评价标准难以引起学生重视,学生从内心深处更显得兴味索然,轻视日常行为的矫正,学校与学生围绕日常行为评价时常处于矛盾对立的两极。3.招生宣传与德育工作存在矛盾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属于新生事物,社会认知度不高,再加上大众对于职业教育认识的偏差,以至于形成重普教轻职教思想。因此,招生宣传目下急需扩大社会影响力,尽可能吸引学生和家长注意。但这样的宣传在某些情况下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给德育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在校学生受到招生宣传的影响认为贯通培养项目是“后顾无忧”的,“不用高考也可以读本科”[2]。在日常行为上,就是学生对于学校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缺乏敬畏,对于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则更加有恃无恐。二、以优秀社团文化解决德育工作主要问题的新路径针对当前德育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通常的解决思路和办法是以教师的视角为出发点,自上而下逐层研究落实。然而在社会环境不断变革,学生思维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迁延日久,且难以做到实时更新。因此,笔者从实践经验中总结提出,应该真正将学生摆在教育教学的正中央,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学生视角出发来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作为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发性群众组织,优秀学生社团和优秀社团文化的建设将成为未来德育工作的新重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路径。1.以学生为主体建构优秀社团文化的坚实基础国外学者德利克和特鲁姆提出“社团活动是一种必须与一般课程及选修课程相平行的第三课程,它在促进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