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休闲活动满意度研究对休闲活动满意度的研究是20世纪70、80年代才开始受到关注的新领域。(一)休闲活动满意度布尔德(Beard)和瑞格赫布(Ragheb)(1980)构建了一套休闲活动满意度研究架构,并制定了“休闲活动满意度量表”,即LSS量表(LeisureSatisfactionScale),这个表是目前研究休闲活动满意度最常使用的量表,本量表用来测量从事休闲活动达到程度的个人感觉,休闲活动在此被认为是个人可自由选择参与与否,并未受到任何约束,全表分为六个层面,分别为:心理层面、教育层面、社会层面、放松层面、生理层面和美学层面。本量表经过160位专家学者的效度分析,之后又对603份个体问卷进行可信度分析,证明了此量表整体信度较高,具有实际可操作性。Mannell(1989)在前人关于休闲活动满意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用动机基础(MotivationBased)与特殊层级(LevelofSpecificity)将休闲活动满意度分为四个象限。他通过特殊层级来说明与休闲活动相关的各种行为和需求,首先由特定的休闲活动来测知休闲活动满意度,最终测得所有休闲活动的满意度;动机层面研究是以动机理论为基础,研究个体的休闲活动满意度是否是由内在动机所引起的,即人们的需求是否获得满足。(二)休闲活动满意度与工作及其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工作和休闲两者是否有某种联系从而共同作用于生活满意度呢?凯利(Kelly)认为,生活满意度与自我表现、友谊、正直、健康、休息和放松娱乐、结识新朋友、感受自然以及家庭关系等都有关系。霍尔、斯图尔特和伊(1992)发现,满意是一个动态过程,它随着个人体验模式变化而上下浮动,这样人们就会有高峰体验、厌倦后的平静等不同的状态。雷特纳夫妇(1996)认为,“……休闲行为是决定生活满意度和心理舒适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参与休闲和生活满意度是正相关的关系。”凯利和史坦坎普(KellyandSteinkamp,1987)从年龄角度分析休闲活动及其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旅行、文化活动对于45到54岁之间的人最重要;社会、文化和旅行活动对于55岁到64岁之间的人最重要;社会和旅行活动对于65岁到74岁之间的人最重要;在家中以及围绕家庭的活动对于75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最重要。贝格梅尔、伯格和尚普(Bergermaier,BorgandChampoux,1984)探讨了与工作、休闲和生活满意度有关的三种理论,他们假定:(1)工作能够溢出到休闲中并影响生活满意度;(2)个体可以用休闲来补偿令人不满意的工作经历,反之亦然;(3)工作和休闲、生活满意度之间没有关联。最后的结论是,工作和休闲之间几乎没有关联,尽管工作和休闲之间存在着相互之间的溢出渗透,从而可能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皮尔斯(Pierce,1980)指出,某些因素能够以独立作用或共同作用的方式来提高工作和休闲环境中的满意度。其中“亲密”(intimacy)、“放松”(relaxation)、“成就感”(achievement)、“权力”(power)四个满意度因素的作用特别突出。ManuelLondon,RickCrandall和GaryW.Seals于1976年对工作满意度和休闲活动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二者对生活质量感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和休闲活动满意度之间的关联度较低,但对生活质量感知却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在对独立群体分析时发现,对于少数民族和相对贫穷的人而言,工作满意度和休闲活动满意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要比富裕的人群小得多。1980年,RobertC.Pierce以满意为维度来解读休闲,他将闲暇时间活动的满意度与工作满意度做了对比分析,认为休闲活动满意度模式和休闲行为存在着明显差别。RobertGuinn(1980)以406位老年人做了实证研究,他指出休闲活动满意度是生活满意度的一项重要相关变量,休闲活动参与的活跃性与高质量的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GordonE.O′Brien(1981)研究休闲品质与退休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时指出,休闲属性与退休人员的生活满意度相关,参与休闲活动的人数和健康状况以及经济压力都会影响退休人员的生活满意度。MounirG.Ragheb和CharlesA.Griffith(1982)将55岁老年人群的休闲参与、休闲活动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做了回归分析,并指出,休闲满意对生活满意有着重大的影响,参与休闲活动越多,休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