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代性视野下的科学发展观摘要:在全球经济化的大背景下,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确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观。新环境下,科学发展观是在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新型工业化也是我国现代性的基础,因此,分析两者的联系十分重要。下面就新现代视野下的科学发展观进行详细的分析。关键词:新现代性;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前言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总结出来的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发展方案,对我国社会发展变革有很大的影响。在新环境下,我国现代性受到全球后现代的挑战,这就需要以新现代性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分析,从而全面、协调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1.新现代性视野下的科学发展观1.1理性和主体性的统一在启蒙时期,人是唯一的主体,对人来说,神权是压抑个人标准,否定个人的存在,因此,需要对神权主体进行改造,实现以人为主体的现代性观念,即启蒙时期的现代性强调个体的主体性。新现代性视野下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的是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和个人主体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主体的自主、自觉。在启蒙时期,理性是反对以往的蒙昧、无知,满足人的需求,而在经典现代性中,理性则为计算性,即过于强调应用科学技术,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导致主体性与理性出现分裂。新现代性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发展中如果不重视质量、效益,不看重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会对今后的发展造成制约,因此,在新现代性视野下,科学发展实现了理性和主体性的统一。1.2新工业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新现代性下,我国现代化实现了以现代产业、技术为基础,促进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深入改革。我国新现代化的基础是新工业化模式,是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通过知识实现信息化,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不断完善,新现代化经济结构不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打造我国新现代化文化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构建。在新现代化视野下,科学发展观将呈现新工业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化,由传统工人转向知识工人,由工业社会转向知识型社会。2.科学发展观的新现代性具体表现2.1新现代性的以人为本理念新现代性的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这是对经典现代性的重大突破。对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观,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在进行社会经济、物质财富发展时,需要牺牲掉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物统治人”的主要体现。这种观念进一步激发了人对物质的需求,以通过增加物质需求来促进人的发展,从本质上看,这种行为制约了人的发展。新科学发展观确定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注重的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即通过人的本质力量发展和本质关系发展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以人为本的思想下,从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满足人对物质文化的各种需求来保障人的各种权益,并以发展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实践中,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发展、精神发展,因此,新现代性视野下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不仅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还要注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2.2新现代性的全面协调发展对于新现代性视野下的科学发展中的“全面发展”,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即将社会看做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元素组成的集合体,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经济建设来促进政治、文化的全面建设,从而实现政治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进步。二是实现“人”全面发展,从社会群体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保证每一个社会公众都有发展的权利,实现社会上所有公众的发展;从个人的角度看,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在社会上,人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即实现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保证人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都能得到满足。新现代性视野下的科学发展中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