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强军目标,,抓好四个教育不断锻造和提升预备役部队战斗精神摘要:习主席鲜明提出在党的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即建立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过硬的战斗精神是优良作风的重要体现,如何适应强军兴军的新要求,不断锻造和提升预备役部队的战斗精神,永远保持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转化为实现强军目标的强大力量,是预备役部队需要下功夫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关键词:抓教育;强军;打仗意识一、抓好爱国奉献教育,在践行强军目标中培育官兵的骨气血性在长期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和军队先后孕育弘扬了长征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等,这些优良传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克劳塞维茨说过:“一支军队所能具有的精神是因为这个民族本来就有这种精神。”为此,要通过民族精神和光荣传统的传承弘扬,以民族历史文化为载体,把那些体现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历史人物、历史遗迹、蕴含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诗词歌赋、经典著作,作为培育部队战斗精神的生动教材,使之成为滋生战斗精神的深厚土壤。二、抓好职能使命教育,在践行强军目标中强化官兵的打仗意识能打胜仗反映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根本职能,也是培育战斗精神的根本指向。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针对少数预备役部队官兵打仗意识淡化、战斗精神弱化的问题,必须从强化职能使命教育入手,引导官兵树立与强军目标相适应的战斗精神。要做到“三个认清”。一要认清威胁。加强形势在战备教育,切实把官兵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八大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战略判断上来,增强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自觉意识。要教育引导官兵清醒看到,当前预备役部队建设正处在机械化建设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和强敌建设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标准还有较大差距,从而准确把握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基础与现状,抓住践行强军目标的关键与要害。要针对预备役官兵双重身份、双重任务的特点,引导他们坚决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坚决克服畏敌畏战情绪,切实做到眼里有敌情、胸中有威胁,从而激发官兵练兵打仗的热情。二要认清机遇。当前少数预备役官兵在钓鱼岛、黄岩岛等国家重大安全问题上,表现出支持武力解决、愿意参战支前的强烈意识,要积极疏导和引导官兵这种战斗精神,把它凝聚到践行强军目标上来。要教育官兵深化对战略机遇期的理解认识,自觉维护战略机遇期,理性爱国,理性练兵,理性备战。要充分利用战略机遇期,把这种战斗精神转化为练兵动力,坚持不懈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把各项准备工作往前头干、往实里抓、往深处走,全面提高预备役部队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三是认清使命。预备役部队的现役官兵多数从作战部队交流任职,从“一线”到“二线”,容易滋生后备后用、后备无用的思想。预备役官兵亦兵亦民,也容易产生职能不明、职责不清的问题。要教育官兵深刻认识,虽然预备役部队与作战部队有所区别,但军人的职责是一样的,保卫祖国、巩固国防、服务人民的使命是一样的,不是从“一线”到“二线”,而是到了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线”,到了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的“一线”,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三、抓好全民国防教育,在践行强军目标中激发官兵的履职自觉预备役官兵集中训练时间少,平时多数时间在本职岗位上从事社会主义建设。锻造和提升战斗精神,仅靠集中教育、集中训练时不够的,必须依靠全民国防教育,在全方位、全时空的培育中潜移默化。通过全民国防教育提升战斗精神,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要激发内生动力。预备役部队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容易产生认识不到位、领导不到位的问题。要教育官兵深刻认识到,国防观念的强弱,既是国家和民族兴衰的“晴雨表”,也是地方和城市发展的“助推器”,抓好国防教育就是抓好民族精神弘扬、抓战斗精神培育、抓党心民心凝聚,在军事上能够转化为战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斗力,在经济上可以转化为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