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虎为拯救地球的“三个十年”人类是地球母亲的孩子。但是,其中那些不孝子孙却不顾损害母亲的身心健康,猖狂地掠夺她的财富,致使遍体鳞伤的地球母亲伸出枯瘦的双手,发出哀告。因此,觉醒的有识之士呐喊:停止野蛮掠夺,母亲承受不了啦!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叶文虎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有识之士和勇士。他为拯救我们的母亲一一地球,为环境科学“上下而求索”,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叶文虎的理论眼光雄视着人类的历史早在1990年,叶文虎就鲜明地提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当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持续、全面发展”的观点。两年后,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叶文虎两年前的论述观点一致。叶文虎首次提出了“环境承载力”的科学理论,高声提醒世界: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时至今日,他提出的这些科学概念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并被很多媒体传播,被学术教育界应用。1992年,联合国提出“代际”公平的理念,即当代人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发展空间。叶文虎则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醒目地提出:这不完全公平!“仅仅是‘代际’公平还不够,还应注重‘代内’公平。当前,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地区的发展,都不应损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2000年叶文虎去日本考察,日本学者向他炫耀地介绍铜山地区是日本的铜矿生产基地,占日本铜产量的三分之一;但是铜矿生产污染环境,使得铜山寸草不生。后来,日本花了很大力气去恢复当地的植被,使此地成为日本环保典范之一。叶文虎当即尖锐地指出:这个所谓“典范”,是建立在铜矿生产基地迁往菲律宾基础上的。再过几年,另一个寸草不生的光秃秃的山头就会在菲律宾出现。1996年,他在“亚洲可持续发展中日研讨会”上报告他的新成果,阐述《三种生产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他从世界系统由人的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产、物质的生产、环境的生产构成,揭示了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具体指出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他的这一多年研究成果,被人称为:“叶氏理论”。三个十年里,一步一层崖叶文虎持续不断地思索着,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始终站在环保理论的前沿阵地,受到中国及世界的注目。但是,取得这样的成就,个中奋斗的艰辛,对他来说是冷暖自知。他自己说:“我比较笨,命也比较苦,所以做事情常以10年为单位”。第一个十年,(1974-1984)最艰难的时期。叶文虎倡立“环境空气动力学”分支学科,建立我国首个环境空气动力实验室一一环境风洞。当命运在偶然和必然中,把他推上了环境科学领域时,他才是助教。当时,他已经意识到“环境空气动力学”对环保研究的重要。可是,当时学术界还没有这样一个理论;于是,他提出建立这样一个分支学科的建议。在论资排辈的时代,一个助教竟然提出连教授都没有提出过的问题,这不仅“人微言轻”,更是胆大妄为。想超越横亘在他面前的权威山峰,需要充实的胆识。经过缜密思考和论证,他看出了这个学科是超传统的,从而坚定了自己的看法:“环境空气动力学”必将会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分支学科。望见“天涯路”的他,理直气壮地表示:自己一不要出国,二不要副教授,三不要出文章,只是要做事!上帝的仁慈总是施于那些苦心孤诣的人!终于,北京市环境保护的领导关注到他,经过调查研究,批给他100万人民币的科研经费。在学校的支持下,他又得到教育部的14万美元的科研经费。并且,还调来5名教员协助他。他不但确立了这个学科分支,而且经过艰难努力,1984年终于建成了“环境空气动力”实验室——“环境风洞”。这个脚踏实地的实验室,又先后完成了上百项有关环境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课题和任务。他应邀担任了电力部环保办公室的顾问,又受国家环保局的委托,主持举办了中国第一届“高级环保科技干部培训班”。他在荆棘莽林中踏出一条曲折而通往光明的路。在求索中,有一件事让他惊叹不已。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卷》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