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于信息系统政治动员能力建设基于信息系统的政治动员,是以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为物质技术基础,立足信息平台,综合运用信息手段,争取民心、争取舆论,为完成快速动员任务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深入研究加强基于信息系统政治动员能力建设的特点和对策,对快捷高效组织战争政治动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准确把握基于信息系统政治动员能力的基本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防动员的使命任务不断拓展,基于信息系统政治动员能力建设,凸显出许多新特点、新要求。一是任务的政治性,要求政治动员必须具有坚决的执行力。在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快速动员涉及政治性、全局性、敏感性问题较多,复杂诱因紧密相连,各种矛盾交织并存,处理不好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必须坚决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在政治大局、战略全局下开展工作,遇事多想政治上的要求,谋事多想政治上的后果,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顶着多大风险、面临多大牺牲,只要上级一声令下,必须坚决服从,不折不扣执行。二是时间的紧迫性,要求政治动员必须具有高效的反应力。多样化军事任务突发性强,任务急、要求高、时间紧、节奏快,既可能单一应战、单一应急或多处应急,也可能是应战应急同时发生,形势变化快、任务转换快、调整部署快,各种意外情况和偶然因素难以预料。这些都要求政治动员必须快速反应、灵活应对,积极利用现代手段改进政治动员信息收集、处理、传递方法,简化工作程序、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命令指示下达的及时性、有效性,做到部署动员快、建立组织快、了解情况快、解决问题快。三是要素的复杂性,要求政治动员必须具有很强的融合力。现代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大多是军民参与、军地联动、广域展开的行动,涉及部门多、牵连范围广。这种力量多元、任务多样和空间多维的特点,要求政治动员必须具有很强的融合力,把“统”思想、“稳”人心、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聚”力量、“励”斗志贯穿于快速动员全过程,处理好军政关系、军民关系、友邻协调关系,最大限度地聚合各方力量,形成整体效能。四是信息的透明性,要求政治动员必须具有较强的舆论掌控力。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受到国际国内高度关注,搞好政治动员不仅要赢得公众舆论支持,还要防止敌对势力恶意炒作。在未来的军事行动中,要达成最终目的,政治动员必须立足国内在宏观上运筹,着眼国际在战略上思考,尤其要严密制定新闻管制方案,加强对互联网、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和报纸杂志等现代传媒的管控,牢牢掌握舆论宣传主动权。二、认清信息化条件下政治动员面临的新挑战网络的普及和新闻媒体的发展,为“信息的快速自由流动”提供了无限空间,为政治动员开辟了广阔天地,同时也给国家、军队和社会带来深层次影响,使政治动员面临全新挑战。一是政治动员信息体系尚未健全。目前,很多省市基于信息系统的国防动员体系尚未建立,政治动员既缺乏平战结合、军地一体的高效指挥机制,也缺乏军地信息可控共享的平台。一些单位军事综合信息网仅联通到区县人武部和预备役部队团以上单位,预备役部队团以下单位、基层武装部和民兵营连均没有军内指挥手段,多数时候靠程控电话等传统方式传递信息;外部仅与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内网建立了连接,与新闻媒体网络、闭路电视广播网络和信息网站等均没有连接,不能做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二是缺乏地方性政治动员法规制度。实施政治动员必须依靠地方性政策法规和相关配套措施来保障。一些省市相继出台地方性政策法规,对政治动员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基本任务、职责要求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规范,有力地促进了政治动员工作。但也有不少地方特别是区县一级在建章立制方面相对滞后,靠感情支撑、靠关系协调、靠商量办事居多,这必然导致政治动员许多工作难推动、难落实。三是政治动员缺乏专职机构。目前,政治动员工作一般都由各级国防教育办公室承担,由于其主要职能是开展国防教育,对政治动员问题研究甚少,缺乏各类政治动员预案,普遍没有组织过政治动员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