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课题3.走遍天下书为侣授课时数:2课时日期年月日设计要素设计内容教学内容分析本文以细腻独特的笔触,精练而准确的语言,写出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乐趣,并穿插介绍了读书的方法,告诉人们要与书为侣,提出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收获。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教学目标学情分析知识与技能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毫不犹豫、背诵”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过程与方法1.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对主要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法,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难点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解决办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教学策略教师要激发学生乐趣,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实际来理解课文内容,对不懂的问题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学资源教师用书教案板书设计3.走遍天下书为侣原因:书是朋友是家常读常新与书为侣方法:思考内容→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使用效果一、谈话导入,解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读文交流,了解作者将书作为伴侣的原因,感悟读书方法。1.启发谈话:如果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2.引入课题观点:大家很难作出选择,但有一个人毫不犹豫的选择一本书。3.介绍背景,导入课题。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是否正确,指名分自然段读文。3.问: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鼓励阅读:作者为什么会毫不犹豫的将书作为自己旅行的伴侣呢?2.全班探讨作者将书作为伴侣的原因。3.除了文中所说,你觉得作者带着书作伴还有什么原因?4.引导学生梳理作者的读书方法,反复朗读,争取背诵第7自然段:(1)作者怎样读那本书的?(2)你认为作者读书有方法吗?(3)你认为作者读书有一定顺序吗?5.启发谈话:你们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1..在设想中尽情的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2.齐读作者的回答,感受其对书的喜爱。3.自由读课题,理解课题。1.轻声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掌握字词、朗读课文。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1.读文,划出让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2.细读5、6自然段,联系自己的阅读实际,交流体会。3.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体会。4.细读7自然段,了解作者读书方法。(1)自由读7自然段。(2)由文中语句梳理作者读书方法。(3)体会“首先……然后……最后……”,尝试说话。5.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使用效果一、回顾导入,感知情感。二、体悟表达方法,品味情感。三、扩展阅读,制定阅读计划。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作者带一本书旅行的理由和作者的读书方法。2.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1.提问: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这种爱读书的深厚情感?怎样表达的?2.分析本文作者用“假设”表达情感的方法。3.分析本文“比喻”的修辞手法。4.引导体会本文“设问”的修辞手法。5.引导体会本文“反问”的修辞手法。6.激发情感:让我们带着对书的热爱再次感受作者的表白吧!1.让学生朗读诗歌《神奇的书》,划一划书神奇在哪里?2.引导讨论作者的表达方式。3.让学生谈读后感。4.指导背诵。5.组织谈话:了解书的神奇作用,明白读书的方法后,我们要怎么做?1.概述作者带书旅行的理由和她的阅读方法。2.体会作者特别爱书,而且很会阅读。1.细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思考作者怎样具体表达的。2.谈体会,结合相关语句谈作者情感。3.体会“比喻”。4.感受体会作者爱书之切。5.体会“反问”。6.朗读全文,回归整体。1.有感情地朗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