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点燃留守儿童心中的灯肥西县紫蓬镇中心学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外出务工,加入到经济建设的队伍中,这导致了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因此,有关这一群体的教育与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的大多数研究显示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几率高于非留守儿童,并且在学习成绩、社会交往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有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由于其家庭环境的改变形成了以下一些问题:1、性格缺陷。由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经商,与留守儿童联系较少,加之作为监护人的祖辈或亲戚通常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畸形的状态下,必然导致性格的缺陷。2、情感缺失。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大都在外从事重体力劳动,白天劳累,晚上倒床就睡,很少打电话给孩子,更不会跟孩子嘘寒问暖、交流感情。留守让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3、行为偏差。留守儿童一般由祖父母或亲戚监护,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4、学习困难。农村的留守儿童多数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护,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他们根本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因此,“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一般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的学习教育要差一些。5、心理障碍。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在心里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这时他们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等,这些都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社交恐惧等。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教育主管部门与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许多学校都设有“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活动场所、提供帮助。作为农村学校的一名心理健康辅导老师,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成为留守儿童的心灵守护者,我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俗话说的好“心病还需心药医。”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懂得:只有爱、惟有爱,才能点燃留守儿童心中的那盏灯。下面结合课题研究中的具体案例,谈谈自己在对待留守儿童心理方面辅导的做法。留守儿童张祥(化名),家庭贫困,母亲在他未满一周岁时就离家出走;父亲外出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张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奶奶瘫痪在床,家里全靠爷爷一人种田维持。所以,张祥总是穿得脏兮兮的,人也脏兮兮的。一天中午,我来到了留守儿童之家,我来到张祥身边和他聊起了家常,问到他的爷爷奶奶,问到他的父母在哪里打工,问及母亲时,张祥的头低下了,当我得知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丢下他不管时,我随口说了一声:“你想妈妈吗?”没想到,张祥冷冷地说:“我很她!”目光中流露出愤恨。说心里话,这样的母亲,我也是不认可的。但我更关注的是张祥小小年纪就心藏仇恨,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不利的。于是,我一边用手轻轻抚摸张祥的头,一边轻轻地说:“老师理解你。可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母亲给我们的,没有妈妈就没有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感谢给予我们生命的母亲。你的妈妈也是爱你的,老师猜测她离开你是有她的原因的,这些等你长大了,你就会理解的。”看到张祥的脸色渐渐缓和,我又接着说:“老师也是你的妈妈,今后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就告诉我,或者写个小纸条放在我办公室的抽屉里,好吗?”张祥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我经常会到张祥的班里,送给他本子或笔,有时学生们也会围过来看,对张祥露出羡慕的眼光,而张祥此时是满脸的骄傲与幸福。六一儿童节那天,张祥他们班举办了联欢会,我也受邀前往,孩子们很客气,纷纷把饼干、糖果送到我的面前,张祥也不例外。联欢会结束后,我把饼干糖果送给了张祥并对他说:“谢谢你,请把这些糖果带回家给爷爷奶奶尝尝。”张祥咧嘴笑了,我又一次看到一张甜甜的笑脸。我知道这是爱的力量,是爱点燃了他心中的灯,照亮了他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