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在于全民族创新素质的提高,在于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涌现,而创新人才则依靠创新教育的培养。因此,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将肩负的历史使命。然而,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发现探索以及实践与创造全然被漠视,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树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堂教学思想,让自主和创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一、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学生根据客观要求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要求的内在驱动力,它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小学生虽然不像成年人那样去创造、发明,但是,他们具有对事物或问题的好奇、好问、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激发起他们敢想、敢问、敢表演的自信心,主动地学习、自主地探索,逐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上一年级欣赏课《玩具兵进行曲》时,我让学生边听赏音乐,边欣赏我用电脑制作的各种憨态可掬的玩具兵形象,加上讲台上摆放的学生们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玩具,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并纷纷模仿各种玩具们玩耍行进或跳跃的动作。同时,我不断地播放音乐,让学生自由地组合,跟着音乐进行列队操练。有的用士兵的行走步伐,有的模仿青蛙不断地跳跃,还有的学着大笨熊挪动着沉重的脚步。总之,课堂上热闹极了,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自由发挥和表演着,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使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在音乐课堂上,我常将学生请上讲台,鼓励他们在众多学生面前大胆地唱,大胆地跳,大胆地说,对那些音乐天赋不是很好的学生,我也总是勉励他们:“没关系你很棒,继续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音乐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在其间纵横千里,乐此不疲。而这空间一旦形成,学生的创新火花将会不断迸发出来。二、明确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其实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音乐教学为体现素质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明确自己的地位与作用,从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化为以“导”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挖掘教材中的潜在因素,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充分思考的空间,以培养学生肯钻研,善思考,勤探索的创新精神。苏雷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音乐教学中,将学生由“被动状态”唤醒并带到“主体状态”,让他们乐于演唱,乐于表演,乐于创新。如在学习旋律较简单的歌曲《校园里的小白杨》时,我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并提出三个问题要他们自学后解决:(1)歌曲表现了什么?(2)自学高声部旋律。(3)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那句歌词,并自己练一练。由于一改以前的听唱学习法,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十分投入。那些平时上课爱开小差的同学也认真专注起来。十分钟后,我请各小组成员分别汇报他们自学后的成果,虽然层次不一,但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收获。之后,当我用钢琴弹奏歌曲旋律时,学生们很轻松地就唱出了歌词、歌谱,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而在“打击乐器的创作和运用”一课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想像创作、实践、运用,亲自体验制作打击乐器的过程,并且发现他们创作的打击乐器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既简捷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