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行重于知——浅谈3-6岁幼儿道德能力的培养扬中市实验幼儿园施爱萍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道德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如何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相结合,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中,德占首位,德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认知等方面。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是一项有连续性、一致性的系统工程,幼儿德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根据孩子道德行为的表现和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我们从以下几点开始:一、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地进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随时进行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二、将德育教育渗透于主题教育教学环境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正是在某种环境的变化中,潜移默化地铸造着自己的个性心理和品格,发展着社会性情感。幼儿园应当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环境。1.活动室内环境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在本学期将改变过去单纯地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把品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幼儿生活的环境中。如:教师和幼儿一起整理教室、布置环境、挂一些图片,如:《谁丢了手绢》、《大家一起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或者用幼儿自己的绘画来布置教室。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久而久之,幼儿的心灵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反应,从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2.区角环境创设在活动室内设置各种适于幼儿活动与操作的区域或角落。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实践,满足自己参与社会的愿望和情感的体验,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可利用活动室的边角,建立“小小建筑师”、“聪明屋”、“图书角”、“手工坊”等活动角,幼儿在这里可以自由探索,快乐游戏,他们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遵守纪律。活动角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往空间,使他们懂得了相互谦让、团结协作、互帮互助。3.自然角环境创设在自然角种植各种花卉,饲养金鱼、乌龟、小螃蟹、蝌蚪等动物。通过孩子们每天的观察、为植物浇水,喂养小动物等,培养幼儿对动植物的喜爱、做事细心、持之以恒的态度。在充分分享自然给他们带来情趣的同时,也激发着幼儿自己参与劳作的积极性。再如:在班内开创值日生角区,让孩子轮流充当值日生等,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这样具有浓郁的品德熏陶氛围的环境,如春风化雨般的滋润着幼儿的品德,在品德的知、情、意、行诸方面都受到了潜移默化的陶冶。三、品德教育渗透于游戏活动中。游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