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江汉区精武路小学樊茂蓉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同时还应具有创新性。“创新”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是为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而小学生又有强烈的求新求异欲望,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为帮助小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绝佳的时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是探索创新教育绝佳的实验田。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创新,创新就需要创新型的数学教师。要培养个性化的、创新型的学生,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怎样才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呢?1、构建扎实的知识体系、丰厚的教育理论和人文思想,为成为创新教师打基础。个性化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理论来奠定基础,要有人文的、发展的思想。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理论,教师的个性化才得以张扬。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专业理论修为是学习的主要方向,因为学科理论是理解所教学的知识体系,基础思想与方法,涵盖了所教学科的内容,理论是一切教学行为的理性支点。通识性知识也是一个教师不断学习的内容,通过学习可以丰富知识,提升内涵,开阔视野。2、树立创新观念,与时俱进,提升个性化教育品味。时代在发展,知识在发展、更替,教育更不断地充实、发展,教师不能墨守陈规,更不能机械照搬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发展的眼光,构建起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融于时代,展望未来这样才能获取不断的创新之源。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实践教育理念的场所,教师带进教室的不仅是教材,同时带进去的还有新的教育理念。二、深入研究教学要素,把握好教学要素的“量、度、衡”,科学的为学生构建创新平台。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关注学生的发展,也给教师的发展留下发展空间。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教与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而是学生先学,再教,再学;学生先学,再教(指自己实践),再学的一个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学要素,明白所教的知识、技能在学生心中激起什么样的浪花,扣动哪方面心弦,给学生带来哪些方面的发展(能力、知识、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应把握好“量、度、衡”,才能为学生构建数学创新切入点。1、“量”原理。所谓的“量”就是一节课所包含的知识量和所教的学生已有的知识量及预设学生能得到哪些发展。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吃透教学内容,研究内容中有多少知识点,重点、难点是什么,对学生有哪些发展,根据学生占有的发展量取舍;教师对学生占有知识量、能力、学生个体差异量等,做到心中有数2、“度”原理。所谓的“度”就是教学内容的度。教学内容的度指内容的深度、层度、广度。学生占有知识程度、学习能力、感知能力、创造性程度、存在的差异度也要在老师关注的范围之内。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度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度,才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充分驾驭课堂,为学生构建一个创新平台。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学生、教学内容的三个维度。3、“衡”原理。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备课要了解所授课在本册、本单元及小学阶段的衔接位置;教师对自身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尺度、语言的、情感体验的、智力的与非智力的因素的平衡,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教学时的创新,才能有准度和尺度。三、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科学的构建教学模式和改变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增强主体创新意识,加大集体创新质量。数学教学的主要战场是课堂,课堂的三维坐标是由教师、教学内容、学生共同构建。由教师、教学内容构建的知识内容在课堂中要解除建构,而学生要在课堂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增添本领,而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应从探究学习开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占据主体地位。教师要改变以“牵”为主的串讲、串问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机会。因为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状态,是学生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学习的重要内驱动力是人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