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葬法调研报告生态葬法是指遗体火化后,通过树葬、草坪葬、花葬和骨灰撒散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生态处理骨灰方法,具有环保、节能和成本低等特点。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而趋于稳定的死亡人口,在骨灰安葬问题上,却年复一年地占用了大量有限的土地资源,给城市人口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因此,倡导和推行生态葬法,对于确保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下面,我结合XX省近些年来探索推行生态葬法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认识。一、推行生态葬法的必要性我们XX省于1996年提前国家4年进入老龄社会。目前,全省老年人口601万,占人口总数的13.8%,每年以3.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XX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达704万,占总人口的15.8%;到20XX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达到815万,占人口总数的17.6%。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死亡人口也将同比呈上升趋势,这必将对全省殡葬事业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从目前我省老年人口的丧葬消费需求和公墓单位的现状来看,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现象值得关注:一是老年人对后事要求到墓地安葬的比例偏大。我们对城市养老院500位老人进行了专项调查,统计显示,有326位老人希望后事到公墓安葬,117位老人选择生态葬,21位老人选择骨灰撒海,其所占比例分别为65.2%、23.4%和4.2%。二是墓地使用面积逐年扩大。辽宁现有经营性公墓95座,总面积约1500万平方米。2004年全省死亡人口约25.6万,按城市每个公墓占地1.5平方米(含绿化面积)、农村每个墓地4平方米计算,仅2004年,墓地安葬的死亡人口约占地700万平方米。三是安葬费用加大。据测算,城市平丧户购买一座普通的经营性墓穴平均约需0.8万元(含公墓管理维护费),加上遗体火化及其它支出,办一次丧事约支出1.3万元。农村的丧葬支出也呈上升趋势,平均办理一次丧事的费用支出约0.8万元。四是影响了社会风气。群众在办理第1页共5页丧事活动中有的相互攀比,花掉了大量钱财;有的借钱风光,冒富给人看;有的在丧葬活动中搞封建迷信活动;还有的个别领导干部因此犯了错误。既喊死不起、葬不起,又铺张浪费讲排场是相当一部分群众的普遍心理。所以,葬法改革不仅直接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和两个文明建设,改革势在必行。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采用生态葬法多样化处理骨灰,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节省了开支、美化了环境,这在二十世纪初便已被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所认可和崇尚的安葬方式。我们国家从周恩来总理把骨灰撤向高山大河开始,便拉开了生态葬法的序幕,并越来越被众多有识之士所认同。我们辽宁推行生态葬法是从倡导海葬开始起步的。第一次在大连组织海葬时,只撒散了3份骨灰,但在社会上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骨灰撒海已逐步被广大群众所认识和接受,仅今年的清明节期间,群众报名参加骨灰撒海活动的人数就达3100余人,撒散骨灰869份,同时,通过对低保户等困难丧户实行费用减免政策,使骨灰撒海葬法已越来越被群众所认可。从我们省生态墓地的现状来看,近些年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仅XX市骨灰入土植树纪念林,就安葬骨灰24万份,群众消费最低值500元,就可以安葬骨灰,使丧户得到了实惠,深受群众的欢迎。目前,全省的生态公墓已发展到7家,在服务群众、推进丧葬文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去年9月,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对群众最能接受的骨灰安葬方式开展了万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群众选择树葬、草坪葬、花葬和骨灰撒散等生态葬法的占31.6%,这说明,群众对生态葬法是持赞同态度的。只要我们把工作的着眼点立足于广大群众,并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葬法改革的好处,生态葬法就会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就会在服务群众中大有可为。二、推行生态葬法面临的主要问题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推行生态葬法不仅是殡葬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革除丧葬陋俗的一场革命。近些年来,我们省在推行生态葬法上,注重在申报公墓的行政审批上强制引导,在公墓总体发展规划上明确提出要求,并通过选树生态第2页共5页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