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规划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为加快畜牧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生猪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现就实施生猪产业“三百工程”提出如下意见。一、“三百工程”的内容及目标(一)“三百工程”内容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走以加工带养殖、以龙头连基地、以品牌拓市场的生猪产业发展路子,着力实施“生猪产业建设基地化、基地建设规模化、规模养殖园区化、园区生产标准化、产品安全生态化”的生猪产业发展模式,转变生猪产业发展方式,实现生猪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从年开始到20XX年,市生猪产业发展实施以如下内容为主的“三百工程”:1.建设100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每个小区饲养能繁母猪300头,年出栏肥猪5000头以上,增加出栏肥猪50万头。2.扶持100户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场),每个企业(场)饲养能繁母猪300头,年出栏肥猪5000头,增加出栏肥猪50万头。3.扶持100个生猪标准化养殖专业村,每村扶持养殖户100户,每户出栏肥猪50头以上,增加出栏肥猪50万头。(二)发展目标目前,我市年出栏肥猪245万头,通过实施“三百工程”,力争用6年的时间,到20XX年,全市增加肥猪年出栏150万头以上,使全市肥猪出栏突破400万头。二、“三百工程”规划布局(一)主要建设地点选择根据全市生猪产业现已形成的优势产区,从年起,选择生猪产业基础好、饲养水平高、交通便利、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的35个重点乡镇实施“三百工程”,通过政策的扶持引导,进一步发挥优势,做大做强,建成主导产业。(规划布局详见附表一)第1页共4页(二)实施“三百工程”年度规划从年到20XX年,全市实施生猪产业“三百工程”,建设总体目标计划分6个年度实施。(各县区分年度实施计划详见附表二)(三)发展模式及布局1.标准化养殖专业村。布局在群众基础好、养殖积极性高的重点村,有选择性的扶持。2.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布局在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生产条件好的坝区、热区和半山区。3.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布局在坝区、热区和半山区。(四)主要技术措施1.推广“约长杜保”、dly杂交组合,生产优质肉猪和仔猪。2.能繁母猪二元杂交化,改良配种以人工授精为主,本交为辅。3.实行计划免疫,控制主要疫病,推进健康养殖。4.严格按生猪养殖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推行《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规范及备案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全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5.推广生猪生产“八改”、“五统一”实用畜牧科技集成配套技术。“八改”:改旧式圈内积肥为卫生圈舍,改劣杂品种为规范化杂交,改仔猪随母猪吃奶为提早诱食补料,改传统饲料为配合饲料,改熟喂为生喂,改吊架子饲养为直线育肥,改春秋两防为按免疫程序综合防制;“五统一”:统一生猪品种、统一防疫程序、统一饲养管理规范、统一健康养殖标准、统一圈舍工程标准。三、主要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形成抓好生猪产业发展的工作合力,一是成立市、县发展生猪产业领导小组,由市、县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畜牧、发改、财政、国土、扶贫、农业、金融、商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整体联动,齐心协力抓好生猪产业发展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建立领第2页共4页导挂钩生猪产业和交纳风险抵押金制度,明确任务,细化责任,实行目标管理,为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三是实施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特别要在招商引资方面加大力度,重点突破,高位推动,引进和培植有规模、上档次的加工龙头企业,打造畜产品的优势品牌;四是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二)完善政策,加大扶持。一是认真落实畜牧业用地政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37条的规定,把生猪产业用地纳入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认真贯彻执行《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充分利用“四荒”土地和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建设、改造猪舍,养殖场(户)建设畜禽养殖小区、养殖企业(场)用地按农业用地处理,免交各种费用。同时,要注意防止以借发展养殖业为名乱占土地的行为发生。生猪加工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