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学教师“以德育德”小议摘要:高素质的公民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构成因素。落实“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中学的德育工作应有新的作为。本文针对中学阶段“育德”的紧迫性和现状,从五个方面探讨中学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育德”途径。关键词:新时代中学教师以德育德2020年1月3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对于师德的表述有:《意见》第6条: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第7条:弘扬高尚师德……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学生的品质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公民知识素质能力的培养主渠道是学校,高尚品德的培养关键在中学。笔者认为,落实《意见》,新时代中学师资队伍建设应将“以德育德”作为重要抓手。一、人成长的阶段决定“育德”的紧迫性(一)受教育的关键阶段《科瑞克报告》将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划分为四个关键期,分别是5岁—7岁,7岁—11岁,11岁—14岁,14岁—16岁……公民教育内容纳入现有初等教育已有的相关课程之中。(二)与家庭冲突的高发期中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和性饥渴期,天然地改变小学时对家庭的完全依赖,强烈要求自由的活动和人际交往空间,其认识和判断标准从遵从师长向遵从朋辈、崇尚新异过渡。虽然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最为持久和重要,但此阶段在交友活动、物质需求、学习方法方面极易与家长产生冲突,现实中绝大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纠正无能为力。(三)违法犯罪的危险期此年龄段发育速度高出小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时的一两倍,胆量、力量明显增强,违法犯罪的机会增大。未成年人犯罪在刑事犯罪中的比例逐步上升。此阶段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和“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年龄段,一旦违法犯罪不仅造成对社会的危害,而且对当事人和家庭未来的影响更直接、更大。(四)道德品质培养的淡漠期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大量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有识人士,通过各种途径为公平正义的社会而努力,期望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当今,成功学的多元价值观深刻地影响社会各阶层。一是社会上,一些人以拥有房屋、名车、财富、粉丝数量作为成功标准。二是一些中学在教育上,以“升学率”“重本率”作为指挥棒,学校管理者和师生最大目标是得“高分”。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相比之下显得软弱。二、中学阶段“育德”的内容方式和主要矛盾我国初中设立思想品德课,高中设立思想政治课,高校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系列的公民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教育,学生确立基本的行为规范。目前我国中学阶段“育德”体系如下:(一)德育课程体系设置1.以政治课作为核心课程:7年级(8个单元):笑迎新生活;认识新自我;过富有情趣的生活;过健康安全的生活;做自尊自信的人;做自主自强的人;做意志坚强的人;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8年级(8个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交往艺术新思维;权利义务伴我行;我们的人身权利;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我们崇尚公正和正义。9年级(4个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了解祖国爱我中华;融入社会肩负使命;满怀希望迎接明天。2.以历史课作为主要课程:一是中国古代史:包括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和社会、政权、民族、经济等7个单元。二是中国近代史:包括反抗侵略、近代化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战、解放战争、经济和社会、科技与思想文化等7个单元。三是中国现代史:包括建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建设、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外交、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等7个单元。四是世界古代史: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包括人类文明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