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首都环境建设科学均衡发展北京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在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把2020年定义为首都环境建设之年,这意味着首都环境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已初现阶段性特征:一是首都环境建设进入了全面提升城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新阶段;二是首都环境建设进入了统筹推进“四大环境”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三是首都环境建设进入了统筹城乡、区域环境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四是首都环境建设进入了标本兼治,源头治理的新阶段;五是首都环境建设进入了管理重心下移的新阶段;六是首都环境建设进入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紧密结合的新阶段。环境建设是重大民生问题,首都环境的好坏也事关每一位市民的福祉。本刊策划把眼光聚焦在政府的行动和战略上——北京市市政市市容管理委员会(首都环境建设办)对2020年首都环境建设工作安排进行了说明;“2020年首都环境建设形势分析”课题组对首都环境建设的现状及走势形成的调研报告,是城市管理战略发展与精确定位的创新。2020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首都环境建设深化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首都环境建设委员会领导下,在中央单位、驻京部队大力支持下,首都环境建设坚持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指导,以“精细管理,美化市容”为重点,立足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强化“四个服务”,强化统筹协调,创新管理方式,大力攻坚克难,全面推动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实现首都环境建设“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一、首都环境建设的经验与当前形势分析(一)首都环境建设一年来的经验2020年刘淇书记提出“出标准、落责任、灭死角、提水平”的重要指示,郭金龙市长明确指示环境建设要攻坚克难、创新机制体制。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首都环境建设,形成首都环境建设合力。首都环境建设主要成就是建立了“纵到底、横到边”的统筹协调体系;明确了新时期环境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建设内涵、任务和目标;不断夯实首都环境建设规划、标准等基础工作;推进环境建设精细化水平提升;探索形成一批常态化运行机制。一年来的经验有三点:一是抓统筹协调,二是抓基层基础工作,三是以重点区域、重点问题为突破口,实现环境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二)首都环境建设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2020年首都环境建设面临的形势是:首都环境建设高标准持续运行的要求更加常态化;环境建设成就得到群众认可;环境建设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依然突出;秩序环境和市容环境等突出问题未有效根治;社会参与水平有待提升等。当前首都环境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是:进入了全面提升城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新阶段,进入了统筹推进“四大环境”协调发展的新阶段,进入了统筹城乡、区域环境协调发展的新阶段,进入了标本兼治、源头治理的新阶段,进入了积极探索分级分类、管理重心下移的新阶段,进入了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紧密结合的新阶段。当前问题和矛盾存在的根源主要因为首都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要求还有差距等。首先,首都环境建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普遍存在公共环境意识薄弱、环境建设发展不均衡、重眼前轻长远、重硬件轻软件、重城区轻农村、源头治理不到位、建设和管理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首都环境建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首都环境建设观念的转变,完善相关工作协调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推动科学发展。其次,首都环境建设全面统筹格局有待进一步强化。当前环境建设大的“死角”问题多是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问题,主要集中在铁路沿线、河湖周边、城乡结合部、管理结合部、开发甩项等区域,这些地区部分环境问题非常突出,甚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地下通道及过街天桥环境、白色垃圾、小广告、违法建设、无照经营和黑车等“痼疾顽症”依然困扰着城市管理。根据首都环境建设满意度调查,市民认为管理部门整体协调性差、效率低等原因是环境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