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属人的特色学校文化构建路径以特色实验学校为龙头,以“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实验学校-区域教育特色”为思路,打造区域教育特色……使学校形成具有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发展性的办学个性,从而带动学校整体水平乃至全区教育水平的提升。——摘自《花都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近年来,创建学校特色、提炼校园文化、打造学校品牌,成了教育界的一股时尚潮流,席卷了神州大地。在教育界,从班主任到校长,再到局长,要想有所作为,似乎就一定得有“文化”。“以文化人”,这本是教育的正道,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现实中的“文化”多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鱼龙混杂之下,难免夹带“私活”,成了“政绩工程”的工具。为文化而文化,远离了学生的学校德育,从一开始,就迷失了方向。花都的德育,同样走着一条特色文化之路。但与许多地方不同的是,花都的特色文化紧紧围绕“人”来展开,这让记者感受到了一种难得的清新和质朴。在尊重人,为了人,发展人的前提下,花都区教育局倡导学校通过构建特色文化来引领学生的发展。沿着个体意义上的人和关系中的人两个维度,花都区各中小学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建构路径。路径之一:基于生命个体的文化特色创建人首先是生物意义上的人,是个体的人。离开了生命个体,教育毫无意义。学校建构特色文化,必须观照个体的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和心理特点。个体发展水平:特色文化创建的起点人的发展水平不可能一刀切,必然有高低之分。相应的,学校特色文化的建构,也应体现出不同的层次水平。坐落在花都区新华街道秀全大道的秀全中学作为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生源质量在全区首屈一指:品行端正,学习习惯好,成绩优秀。为让这些优秀生源变得更优秀,学校提出了“明史润德,聚秀育全”的德育目标。“秀”即优秀,“全”即全面,“明史润德”则是路径。此后,学校又提出了培养“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生的领导力”的育人目标。培养具有领导力的秀全人,立足于现在,放眼学生的未来,体现了秀全人高屋建瓴的胆识和魄力。与秀全中学不同,位于花都西北隅的狮岭镇振兴一小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简陋的教育楼,“原生态”的操场,不大的校园在门口便一览无余。校园虽小,却充满了“精、气、神”。墙上,十大开国元帅神采奕奕,英气逼人;身边,路过的孩子双目有神,腰板挺直。“以前的孩子可不是这样的。”同行的钟新苟校长回忆起7年前他上任时的情景:“当时,由于80%的学生是来自边远地区的农民工子女,穿得破破烂烂不说,行为习惯还极差,几乎没有纪律概念。”如何改变他们?钟校长很是犯愁。一个偶然的机会,钟校长发现,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特别崇拜军人。于是,通过“小军人”教育来培养学生便成了钟校长“烧的第一把火”。在观军威、唱军歌、进军营、学军人、念军恩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养成,精神面貌有了质的改善。可见,不管学生发展水平如何,只要我们把准了“脉”,构建起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特色文化,才能取得很好的育人效果。不同学校学生发展水平往往不同,而同一所学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生的整体水平也必然会存在差异。要适应这种变化,就要求学校的特色文化在保持特色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发展视角下的学生个体:学校特色文化的延续与创新同样在狮岭镇,冠华小学可是一所不折不扣的名校。从钟丽香担任校长开始,“主体个性化发展”便成了她构建特色文化校园的关键词。但7年前的冠华小学,还只是一所很普通的学校。如何让“混沌中”的学生振奋精神?在钟校长看来,首先要唤醒学生。于是,唤醒教育便成了她首先提出的德育理念。“提出这一理念,一是源自盘古传说与盘古精神。盘古在混沌中沉睡18000年后自我唤醒,进而开天辟地创造宇宙。二是狮岭镇的崛起。近十年来,狮岭镇似睡狮觉醒,凭着敢为人先、勤劳创业的精神,从默默无闻的农村小镇发展成为闻名中外的中国皮具皮革之都。三是源于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名言‘教育的艺术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