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军训与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众所周知,至今为止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一个也未能解决。虽然我国现今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中,但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霸权主义和强权主义在国际各领域仍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军事干涉主义进一步抬头,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依旧面临着复杂的局面和严峻的挑战。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实践证明,越是在和平建设年代越是要重点宣传国防建设的意义,注意克服麻痹思想,努力增强人民的国防观念,防患于未然,有备无患,增强一个国家的战略威慑遏制能力,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为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创造出稳定的内部环境,争取良好的外部条件。因此,增强全民国防忧患意识,树立全民国防意识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因此,我们特别需要在普通高校开展有效的国防教育,使广大青年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必备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促进国防建设,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强烈爱国主义与国防忧患意识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忧患意识是人一生中理智的认识活动,是一种居安思危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是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忧患和关注,是一种激励人生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而大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生存能力与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時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导向教育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如果仅仅是单向度的传授,其效果是有限的,而通过军训既可磨练大学生意志力,也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是培养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必要手段。大学生军训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我国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军训是对国民实施国防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学生军训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优良军事传统,树立国防意识,为造就和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一直把大学生军训作为接受国防教育,履行兵役义务的基本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一环。1)大学生军训加强了全民国防教育的需要。国防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大学生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与国运的发展,都与国防意识的强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他们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是国家最有希望的一代,是国防后备军的主要来源。加强全民国防教育,首先要加强同学们的国防教育,提高他们的国防意识。通过军训,他们对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人民军队的传统教育有了莫大的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从而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发展,使全民都树立起有备无患的国防意识。2)高校学生军训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载体。首先,我国当代大学生积极上进,思想活跃,较易接受新生事物,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渴望成功,立志成才,思想上较为独立。而国防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因为国防教育是以培育公民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为直接目的,而国防意识是以国家防卫问题为中心,以爱国主义为精髓的理性意识,是国防赖以巩固的精神根基,是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其次,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话题是国防教育的内容,即有关国家的安全防卫问题,国防教育的内容与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这是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它最能在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激发出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军训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形式,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军训最能触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3)大学生军训可增强同学们的忧患意识和民族使命感。我国现今处于一个较为和平的环境中,战争已是较为久远的事情,当代大学生习惯“衣来伸手,饭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