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赢,气象专家的“新气象”被推为全国政协委员后,39岁的张兴赢既兴奋又忐忑,“觉得肩上的担子和责任更重了”。张兴赢是全国青联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室副主任,也是农业界别里最年轻的全国政协委员。人群中的他特征比较明显,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个人很高,非常清瘦。张兴赢先后获得由中国气象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北京大学3家不同机构颁发的3项青年科技奖,还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并作为中央国家机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宣讲团成员到全国各行各业的青年当中去诠释着他心中的中国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参政议政首先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政协组织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助推新时代中国民主发展;作为一名气象科技工作者,参政议政要为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气象智慧;作为一名青年,参政议政要为新时代祖国广大青年的梦想代言。”张兴赢说。履职:新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作为一名新委员,张兴赢积极履职,为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气象智慧。两会期间,他立足卫星气象专业,提交了《我国急需建立客观科学的第三方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体系》、《统筹对地观测计划,效益最大化开展民用航天活动》两个提案。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转化为对美好生存环境的需求,更加关注我们所呼吸的空气、所饮用的水和脚下的这片土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大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近五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行动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张兴赢向记者指出,环境控制和生态恢复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大工程,涉及到各个领域,当下我國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还尚未形成合理、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科学、规范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张兴赢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当前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监测和监管体系还需完善的背景下,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统筹规范各部门现有的生态监测网络,建立客观、科学、量化的国家级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大数据体系。”张兴赢呼吁,整合和规范现有各个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同时充分吸纳高科技的成果,比如:挖掘国家现有卫星遥感资料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潜力,利用卫星遥感的长时间、宽覆盖、科学性,使得国家级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结果“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他建议,尽快建立客观科学的第三方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体系,将其纳入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当中;统筹规范各部门现有的生态监测网络,建立客观、科学、量化的国家级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大数据体系,实现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结果“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他为此分享了一个气象与农业的案例:大风来了,地里的玉米被吹倒了。此前,农民已经为这片庄稼投下了农业保险。而当保险公司要赔偿农民时,就先要确定玉米倒伏的具体数量。那么,如果是保险公司或农民任何一方来提供数据,都可能因为立场不同而存在争议。有没有一个客观的第三方呢?遥感图像可以检测干旱、洪水和冰雹损伤,还可用于验证重大损失或破坏是否由投保风险造成,评估可疑索赔,并可以此提升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此前遇到农业灾害,多数投保农民一般需要保留现场,等待相关人员鉴定。但这些调查流程耗时长,不仅耽搁了农时,还容易错过补救时机,导致更大的农业生产损失。而有了卫星的加入,上述隐患均将被排除,即使在农作物收获后,也可通过调档,查询灾害的发生是否属实。结缘:曲折而艰辛的开始张兴赢用“曲折”二字来形容他和气象的缘分。2001年,他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专业毕业,基于对新闻记者工作的热爱,经过层层选拔,被新华社录取。当时班上30多个同学,有20多个都上了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研究生,而他当时还具备了免试保研的资格,家人和他身边的朋友都希望他能继续深造。张兴赢回忆,“纠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