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摘要】学生社团以形式多样的校内校外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高校教师要牢牢占领意识形态工作阵地,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促使学生社团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育人合力,助力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知到行,知行合一,深入人心。【关键词】价值观;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梦’引领下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编号:XJK015BDY011)的阶段性成果。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020年,xxx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价值标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个由理论认知到信念转化再到实际践行的过程。知行不一、知行脱节是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病症。如何使青年大学生在理论认知基础上强化情感认同,进一步激励大学生以知促行,知行合一,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社团扎根于高校学生中,紧密贴合学生需要,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校外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一、学生社团的概念及特点学生社团是由学生根据共同兴趣、个人爱好自愿组建而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团体。学生社团具有参与成员广泛、组织形式自主、活动内容灵活等特点,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鲜活的生命力,深受学生喜爱,是高校文化建设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组织。二、学生社团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承载着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医学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医学生价值认同的过程,要顺利实现医学生从理论认知到情感认同,由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所承载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社团作为“第二课堂”的隐性教育作用,充分利用學生社团的人才优势、组织优势和平台优势,将学生社团打造成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阵地。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学生社团的路径选择“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痕。”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融入集体,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社会生活的熔炉中体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青年学生之间思想交融、情感交流和团队协作,促进其对价值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助力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理解和内化。(一)开展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培养医学生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每个人在社会上都需要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需要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爱国既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祖国的灿烂文化,还要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国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爱国行为的有机统一。因此,社团通过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培养青年大学生对国家的深厚感情,深刻理解个人与国家的依存关系。如:由摄影协会策划“我的家乡”摄影作品展,激发与培养学生由爱家乡到爱祖国的爱国情怀;由朗读社组织纪念抗日七十周年胜利“铭记烽火岁月,向历史致敬”朗诵比赛;由志愿者协会发动志愿者开展“春风已解千层雪,烈士难忘后辈恩”扫墓活动,激发医学生勤奋学习、苦练内功、报效祖国的人生追求。(二)开展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坚定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追求医学是服务于人类健康的事业,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