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励志教育的载体选择与构建摘要:大学生励志教育需要依托一定的载体实现教育目标,国防教育是其中的重要载体。国防教育是由众多具体载体构成的系统载体,主要包括革命传统教育载体、军事技能教育载体、军事理论教育载体、国防教育活动载体等。选择载体,应紧扣励志教育的内容,注重载体的可操作性,科学认识各种载体,有效把握载体的形式和特征,正确选择运用载体。关键词:大学生励志教育国防教育载体选择载体构建载体是任何教育活动的客观存在。它是联系各教育要素的桥梁,是教育活动的综合组织形式,在教育活动中居于重要地位。近年,有学者将载体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唤起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大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的成功品质,激发大学生潜能的教育。[1]其实质是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开展大学生励志教育同样离不开一定的载体,那么选择什么载体,怎样选择载体,如何对载体进行构建则是我们必须进行探讨的课题。一、励志教育载体选择的依据与原则选择什么载体,反映教育者对教育主客体现状规律的认识程度。在励志教育中,载体的选择运用直接决定或影响着励志教育过程展开的效果、效益和效率。作为励志教育过程各要素的联结点,载体的状况的好坏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各要素之间能否较好地互相作用、协调发展。如果载体选择恰当、运用合理,就能促使各要素之间良性互动,使励志教育实现更好的效果;反之,则会使各要素互相制约,影响其作用的发挥,阻碍励志教育实践的发展。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的目标层次,选择合适的励志教育载体加以应用,而不能不加选择地盲目应用,以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甚至形成负面效应,阻碍励志教育的健康发展。由于国防教育的特殊性,国防教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育能与大学生励志教育建立起有效关联,形成完美的结合体,从而实现共同发挥价值的双赢局面。国防教育与励志教育之间的有效关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具有相同性,都包含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等等。二是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是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三是在功能上具有同一性,都能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坚持科学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强和艰苦奋斗精神。同时,国防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载体。国防教育的特殊性和典型性,以及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备受广大教育者的青睐。因此,选择国防教育作为大学生励志教育的载体是必然的。国防教育是众多具体载体构成的系统载体。[2]各种具体载体之间必然存在一些差异,体现一定的特质,而且不同的载体所承载的内容,彰显的功能也应有所不同。为此,在选择载体时,应充分考虑励志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等要素,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一定的原则。首先,应紧扣励志教育的内容,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合适的载体,实现励志教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例如,培养大学生的意志,选择军事技能教育载体,就比革命传统教育载体更恰当。其次,注重载体的可操作性,对那些不能被励志教育主体所运用或脱离励志教育对象实际,缺乏实践性,不受教育客体欢迎的教育载体必须摒弃。例如,战争是彰显成就意识的最高手段,但我们不能为了让大学生体验自我成就感而发动一场战争,也不能组织一次军事演习;泄恨是表达爱的有效方式,但我们不能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而组织针对日本或日本人的泄恨活动。最后,科学认识各种载体,有效把握载体的形式和特征,正确选择运用载体。每一种载体都有其长处和不足,我们要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各种载体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教育主体自身的特点、教育内容、教育对象的实际,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载体。二、大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