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略谈摘要: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因而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是,教材里蕴含的德育因素,需要教师去挖掘、提炼,并通过教学对学生加以启发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科渗透的效果。关键词:学校德育工作渗透方式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3.119学校德育要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即教育者要根据德育目标和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管理和服务等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道德教育,其特点是载体丰富,实施途径宽广,潜移默化,容易为青少年学生所接受,同时也可以大大拓展道德教育的时空领域,使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方面都受到道德的影响和熏陶。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因而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各学科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教材里蕴含的德育因素,需要教师去挖掘、提炼,并通过教学对学生加以启发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科渗透的效果。从学校的管理角度看,学校教学组织者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强化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做好学科的渗透工作不仅需要各科教师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领导部门的正确引导。学校领导要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努力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教书育人”的要求切实装到教师的心里,使教师自觉地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学科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二、提高各学科教学的教育效果首先,要设立管理“教书育人”的专门机构,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和权利,“使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这个机构的成员可由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主管教学的教导主任和各学科教研组长组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成。其职责是:开展经常性的研究活动,商量实施计划,制订具体方案,使教书育人工作落到实处。比如,组织各学科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对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发掘和提炼蕴含在其中的德育因素,归纳出各学科、各章节或单元的“渗透点”,并发给有关教师,要求他们在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等环节中参照执行。其次,明确提出渗透德育的要求,把握好“全、准、深、活、新”五个字。”全”,就是全面吃透教材;“准”,就是准确把握教育点,针对中小学生的实际进行道德教育;“深”,就是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学生深刻领悟其中的道理;“活”,就是要求教师方法灵活,善于抓住契机,导向、导思、释疑,开拓学生的思维;“新”,就是指更新德育内容,及时补充新成就、新政策、新信息,更新统计数字,把最新鲜的材料介绍给学生,使道德教育具有时代感。再次,要重视政治课教学的管理。中小学政治课具有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因此,学校要特别重视政治教研组的建设,不仅要选派好教研组长,而且要重视对政治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以保证政治课的高质量和有效性。三、建立评估和激励机制为了鼓励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科渗透德育的创造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估和激励机制。对评价范围、条件、内容、要求、程序、规格等,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在教学管理中,要做好考核评定工作,将渗透德育的水平和效果作为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考核结果载人业务档案,并把评估结果与职称晋升挂起钩来,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使渗透教学向更深的领域发展。现在是网络时代,德育也要与时俱进,走向网络。网络德育是以德育现代化为目标内容,以网络为媒介,在因特网和学校局域网系统上展开一系列德育活动的过程。它是学校德育的延伸,是学校德育在现代化环境下为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学校网络德育包括德育信息、网络德育课、网上咨询、网上德育基地等等。它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网络载体,对学生进行引导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