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福建】鼓浪屿/清源山导游词鼓浪屿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厦门鼓浪屿岛。鼓浪屿面积1.78平方千米,人口1.9万。宋元时期称“圆沙州”,明代始称鼓浪屿。因岛的西南海边有一块大岩石,长年累月被海浪冲出一个大洞,每逢潮涨,海浪扑打岩洞,发出如擂鼓的声音,所以人们叫它为“鼓浪石”,小岛也就叫鼓浪屿了。如今的鼓浪屿位居福建“十佳”旅游景区之首,有“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美名。198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2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鼓浪屿以“国际历史社区”之名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各位朋友请回头看,我们刚刚上来的这个码头,建于1976年。以前的码头很小,建于1938年。这里原来是西方列强贩卖中国劳工出洋乘船的地方,大家看过《海囚》这部电影吧,那“海囚”就是从这个码头乘船出发的。后来,为解决乘船拥挤的问题,建了这个“钢琴码头”。大家看这是不是有点像张开的三角钢琴?因为鼓浪屿是“音乐之乡”,当然要使游人一跳上鼓浪屿就能接触到音乐的气氛。鼓浪屿除了少量观光电瓶车外,没有其他车辆,在岛上步行别有情趣。现在我们一边走一边观赏鼓浪屿欧陆建筑的风采吧!各位朋友请看,这是英国领事馆。该馆已经有150多年历史了。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它的远征军开到厦门海面,与厦门守军发生激战,结果英军战败退去。1841年8月,英国30艘军舰3500余人再次进犯厦门,激战后厦门和鼓浪屿陷落,厦门被占领10天,英军撤退时留下军舰3艘、军队500人强占鼓浪屿达5年之久。中英《南京条约》允许英国人在鼓浪屿“暂居”。1843年,英国首先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首任领事就是攻打厦门的海军舰长。1844年,第二任领事建了这幢领事楼。可领事虽住在这里,却强占厦门的最高行政机关道署办公,前后达20年。这是1870年建的新办公楼,落地门窗,一副英式模样,内部装饰相当豪华,但有6间囚室。楼前的一座狮狗墓,那是领事爱犬死后特意建造的,1957年被砸毁。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鼓浪屿最有名的日光岩景区。我们先看这座日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光山,又称龙头山,与厦门的虎头山隔海相望,一龙一虎把守厦门港,称为“龙虎守江”。这里原有一亭名叫“旭亭”,现在已经毁坏。台湾文人石国球写了一篇《旭亭记》,描写曰光岩:“山罗海绕,极目东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为梵刹呈奇”。我们再来看这座日光岩寺,在新修的山门前,我们看巨石上有三幅石刻,好像是一个人写的,其实是三人所书。“鼓浪洞天”这四个字是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泉州同知丁一中所写,已经有400多年了,是日光岩上最早的题刻;“鹭江第一”是清代进士林缄所写,也有100多年了;“天风海涛”是民国4年福建巡抚许世英写的。在如此高大的石头上凌空崖刻,气魄之大,也是可想而知。日光岩寺原名莲花庵,是厦门四大名庵之一,实际是一个石洞,它以石为顶,故又叫“一片瓦”,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重建。因为每天凌晨,朝阳从厦门五老峰后升起,莲花庵最先沐浴在阳光里,因此得名“日光寺”。日光寺屡毁屡建,清同治年间,建圆明殿,祀奉弥勒,1917年建大雄宝殿,解放后圆明殿改成念佛堂。革开放后,落实宗教政策,日光寺得到政府的扶持,接受海内外十方善信的捐赠,大兴土木,翻修了大雄宝殿,新建了山门、钟鼓楼、旅游平台、法堂、僧舍、小卖部和膳堂,寺庙焕然一新。日光寺是一座精巧玲珑袖珍式的寺庙,大雄宝殿、弥陀殿对合而设,是全国唯一的。由于环境优越,历代高僧不断,著名的弘一法师就曾于1936年在这里闭关了8个月。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毓园。毓轩是林巧稚大夫的纪念园。林巧稚,1901年出生在鼓浪屿,192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由于成绩优秀,被留在协和工作,1983年4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这里展示了林大夫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这些实物都是她生前用过的,这些照片是她学习、工作、生活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记录,这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