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知识结构】耕作方式--------精耕细作农业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为主生产方式--------小农经济官营手工业经营模式--------民营手工业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纺织业主要部门--------冶金业陶瓷业商业场所------“市”的形成与发展商业商业主体--------商帮的形成商业都会--------城市的兴起与发展贸易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农业(1)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2)经营方式: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3)耕作方式:从原始阶段刀耕火种到春秋战国时采用牛耕技术。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出现一牛挽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4)土地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②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发展过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逐步瓦解。③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2、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沉重的赋税——泰半之赋(农民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繁重的徭役负担(例:阿房宫、秦始皇陵)土地兼并(无法解决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影响古代农业发展考虑以下的因素:自然条件、水利工程、生产技术、土地制度、国家政策、劳动者素质3、古代水利工程典范: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的岷江上,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郑国渠:水工郑国在泾渭水系所建;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其它水利建设概况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附庸重农抑商是贯穿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始末的经济理念和政策夏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如大禹治水。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秦汉:灵渠、王景治黄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明清:改进排灌工具各朝:水利学专著的出现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1、从主要耕作方式方面: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进行精耕细作2、从农业经营方式方面: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个体、分散3、从生产的规模方面: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4、从生产的目的方面: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5、从所有制结构方面: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小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1、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的经营模式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工官”制度(官营手工业)1.“工官”制度始于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2.定义:从汉武帝时期起,酿酒、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由政府垄断。由工官负责生产军用的兵器和装备,皇族的生活用品。3.优缺点:⑴官办手工业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⑵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产品不流入市场;⑶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⑷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⑸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自然也受到严重束缚。2、古代纺织业(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2)《周礼考工记》中国有六职(妇功、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3)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4)明代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3、古代冶金业:供风形式演变: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马排——水排(东汉、杜诗)4、古代陶瓷业:(1)先有陶后有瓷(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