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局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一、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发展依然不均。调研中了解到,雷村因交通条件方便,川台地较多,种植大棚菜时间长,产业发展良好,人均收入较高。而反观石桥峪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道路交通较差,人均耕地面积小,以种植玉米为主,无其他产业,集体经济发展十分薄弱。该村虽然因油井占地获得了不少补偿,但仍然难以弥补产业发展的不足,没有经济收入作为支撑。座谈中,部分村民就说:“看人家雷村,在全县都是数一数二的亮堂村”,羡慕之情溢于言表。二是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由于集体经济薄弱,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加之物价上涨,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增加,一些村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民迫切希望改变落后面貌。调研中,雷村村民多次提到,希望能够为村里安装路灯,进一步改变村容村貌。石桥峪村村民希望将柏油路一直通到村里面,改善出行环境。三是富民产业发展不足。由于土地、资金以及其他条件的限制,农村产业发展存在着许多不足。调研中就发现,雷村因蔬菜大棚棚体老化,急需进行改造,但由于资金需求量大,迟迟难以开展,大棚效益难以进一步发挥。养猪小区也因资金限制,难以扩大规模。石桥峪村因各种条件限制,村里无任何产业,社区干部在调研的基础上,建议村民喂养母猪卖猪仔,也因前期投资较大,村民不愿意而作罢。四是干部作风有待改善。群众反映个别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宗旨不够,作风庸、懒、散,服务能力、带动能力差,办事不透明、不公开的情况时有发生,干部和群众交流渠道不够畅通,不能很好地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诉求。在一些走访活动中,干部的参与度不够,造成为民服务活动效果不理想。调研中,石桥峪村村民就提到,希望村干部能够公开村里近几年的账务,让村民知道每一分钱花在了什么地方,当明白人。二、造成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是地理条件限制。特别是石桥峪村,村内道路和田间道第1页共17页路转弯较多、路面狭窄,物流交通困难,直接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其次是信息闭塞,与外界信息交流很少,发展什么,生产什么,只凭主观经验,无法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从而使生产的农产品难以在市场上大规模交换。再次,山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加之石油开采导致的土地和水污染等,也进一步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二是人口外流严重。调研中发现,雷村近一半人口外出,石桥峪村近三分之二人口外出,在村人口大部分为老弱病残,劳动力严重不足。特别是有一定知识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在村里的大都是文盲半文盲的妇女、儿童和老人,难以打破和改变旧的生产手段、旧的生产方式和管理形式,再加上自然条件限制,资金缺乏等,使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三是产业开发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落后,资源相对匮乏,产业开发不足,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没有形成,玉米、土豆等农作物生产依然按照传统方式,以户为单位小片种植,且农作物品种单一,种植的布局、规划、选种、施肥都未进行科学论证,传统模式的农作物生产导致产量低、质量差,生产效益不明显,群众增收难度大。四是群众观念落后。几千年的封建主义家族等级观念和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小生产观念根深蒂固,不求进取,不愿改变现状,满足于“有吃即安”、“知足常乐”,面对外界的飞速发展,没有危机感,整天陶醉于自我满足的天地,闭关自守的山沟意识很严重,缺乏一种开拓创新精神,面对陈规陋习不敢冲、不敢破,面对市场经济怕竞争、怕风险,面对现代化不敢闯、不敢冒,安守于“男耕女织”的乐土,不思发展,不愿发展。像石桥峪村,在新一轮的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之后,农民对于栽植经济林和生态林颇多矛盾,认为栽植生态林方便,种了就基本不用管。栽植经济林麻烦,一直要管护,见利也慢,认识不到栽植经济林可以享受双重收益。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检验和衡量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如何,一要看农村集体经济是否得到发展,二要看农民群众是否得到实惠,三要看党员干部是否受到教育,四要看干群、党群关系是否和第2页共17页谐融洽。围绕“四看”,针对调研活动中了解到的问题和征求到的意见,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一是帮助群众致富。要把服务群众,帮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