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蝴蝶的编制香坊区劳动技术教育学校梁媛媛一、活动目标设定【主题背景】:中国传统装饰结又称“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织装饰品。结艺作品做工精细、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是人们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成为孩子们所熟悉的一件美好事物。我们开展中国结的编制活动,既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同时引导学生在编制中品味传统艺术的魅力,把自己的艺术美感和创新灵感融注到实践操作活动中。【学情分析】:蝴蝶结这一课教学对象主要是高一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初期,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强,有耐心,具有自我控制能力。教学活动中视频短片、实物作品都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只要在组织教学中多下功夫,操作要求说清楚、出现问题多帮助就能顺利完成活动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结艺历史。②学习蝴蝶结的编制方法,并运用其编制蝴蝶作品。2、过程与方法在编制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结艺文化的热爱。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活动的重点、难点】:①编制蝴蝶翅膀时,让学生分清大翅膀和小翅膀,学生能按一定的规律编制,是活动的重点;②能用编蝴蝶结的方法编制不同的结艺作品是活动的难点。二、活动教法与学法【围绕】:“聚焦有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构想,全程运用情景教学法。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情景再现、以情促动、以动促新。情景再现:学生通过视频短片,回顾编制方法和编制要领。以情促动、以动促新:如果说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活”的课程,那么它的课堂也应该是一个“活”的富有生命的课堂,而在新技法的教学中,我则在创设情境时突出一个“动”字,通过:看——观察蝴蝶结,总结编制特点想——回想操作要点说——学生说一说蝴蝶结的编制方法做——学生按要求进行创编赏——讲述实践感受,体验成功乐趣创——结合生活经验运用蝴蝶结创编更多的中国结作品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操作的全过程,让学生去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学生在动心、动嘴、动脑、动手中突破难点完成活动目标。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教师出示蝴蝶,启发学生用美好的语言表意结的内涵,谈一谈蝴蝶的寓意?它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教师可例举往届学生的感言,例如,翩翩起舞,“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2、和学生共同分析蝴蝶的整体构造,由大翅膀、小翅膀、蝴蝶身子及线圈组成。分析大翅膀的形状?小翅膀的形状?3、发线:5号彩线4根,5号金线1根4、找到每个线的中心固定,并将余线缠团。将金线剪下长度为30厘米留作编制身子用,放在桌堂。(二)、讲授新课1、根据蝴蝶对称性的体态特征,我们确定从大翅膀中间起线。以金为轴,让4根彩线在其上打斜卷结,学习斜卷结,分清打线和轴线。编织时注意每一个结要用力打紧,不能让其松散,只有这样才能让线编出的东西有硬度。2、编制大翅膀上半部分。将右侧5根线依次向下作轴编制10排斜卷结,组成平行四边形。编完右半边,启发学生如何以同样方式编左半边?……学生要掌握反方向用斜卷结编制方法。编完后,左右翅膀组成倒立的“V”型,随即旋转成正立的“V”型。示范学生中优秀作品,点评部分学生中的不足之处,告诫作品编制时线的数量要一根不能少,斜卷结始终整齐统一,防止丢线,变形现象。3、编制大翅膀的下半部分。仍然以右侧5根线依次向下作轴编制10排斜卷结。编完右半边,以同样方式编左半边。用斜卷结编完,左右翅膀组成“M”型,蝴蝶的大翅膀分散开来形态显现。至此,编完大翅膀。随即旋转成正立的“W”型,为小翅膀的编制做准备。4、小翅膀的编制。教师以启发为主,向学生征询小翅膀的编制方法?小翅膀分成几部分?两部分衔接之处如何制作金色尾翼?三个重要问题。要求学生积极思考,汇报交流后的编制方法。学生小组交流后,向老师咨询。得到允许后,组长即可带领全组继续编制小翅膀,调动学生互学互助教师借此机会个别指导,将班级中操作慢的学生能跟上进度。5、用长针将大小翅膀组合,再取出30厘米金线编制蝴蝶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