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技术科普文章的写作技巧农业科普的具体任务就是把先进的科学思想、方法、知识、技术与技能,通过科技报刊、广播电视、技术培训等媒介或途径传播到广大农村。使在农村工作的干部、技术人员、知识青年、专业户与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并掌握。只有在提高他们自身科学文化素质与生产技能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使各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所具备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振兴与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农业技术科普文章的写作是农业科普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借助于语言文字通过科技刊物等载体,将农、林、牧、副、渔各业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深入浅出地向农村广大读者进行传播、普及的一种有效形式与手段。为了认真总结交流写作经验,现就农业技术科普文章的写作特点、基本要求与提高途径,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与认识。以供从事农业科普写作的同志们参考。一、农业技术科普文章的写作特点以传播、普及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村广大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与生产技能为目的的科普文章,在写作上必须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较强的季节性和时效性,鲜明的地域性,高度的综合性与继往开来、不可间断的连续性等特点。(一)广泛的群众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任何一项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都必须通过训练有素的生产者去付诸实施。因此,广大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与生产技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国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与半文盲占到总人数的35%左右,80%的村、乡级干部和农技人员,只有初中、中专或高小文化程度。鉴于上述情况,从事农业技术科普文章的写作时,首先必须考虑读者的广泛性,并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一定要按农村广大读者的实际接受能力进行写作,根据他们的迫切需要进行选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创作。其次,我们所写科普文章的主要读者对象,应当是农村中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干部、技术人员、知识青年与科技示范户,并第1页共7页将他们作为普及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二传手”,再以口头方式或现场示范方式传播给文化素质较低的广大农民群众。(二)较强的季节性与时效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很强,就一年的农事活动而言,大致可分为春耕春播、夏管夏收、秋收秋种、冬季备耕等几个大的阶段。任何一项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总是与农时季节密切结合的。绝不会在贻误农时的情况下去实施。例如,要普及推广棉花种子处理新技术时,那么所写的科普文章,一定要在棉花播种前2-3个月写成,并寄给有关刊物。如该刊对配合农事季节活动的文章能及时发表,广大农村读者就可以在播种准备阶段或播种时推广应用所介绍的棉花种子处理新技术。这样所写的科普文章也就不误农时地起到传播、普及先进农业科技新技术与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另外,在写介绍新的农药、除草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方面的文章时,除了在文章中阐明各种药剂最佳使用浓度与方法外,还要强调最佳有效施用时期,以免因延误最佳施用期限或时期而降低应用效果。(三)鲜明的地域性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它们的繁衍与生长发育过程,离不开草场、饲料、土壤、光、热、水、肥等必需的外界生存条件与生态环境条件。因此,普及畜禽与农作物优良品种,饲养管理、作物栽培、施肥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时,都必须在文章中明确指出所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与适宜推广应用的地域范围,并尽可能阐明因地、因时、因条件制宜推广应用这些技术的特殊要求。这就要求作者只有在熟知所介绍的各项农业先进技术适宜推广的地域与应用的范围,各地自然资源与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现状与生产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能够突出鲜明地域特点的文章。(四)高度的综合性我们所说的农业技术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的总体,因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水平,应包括上述五业整体的发展水平,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也应当是指各产业科技的进步。由于上述五业的发展互相联系、相互制约,所以各产第2页共7页业所推广应用的先进技术也必然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结果导致促进各业发展的各项先进技术都必须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单就以农业中的种植业而言,受制约的因素就很多,这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