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中学生已经成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受网络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日渐凸显。文章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中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如何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关键词: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日益深入校园生活并成为中学生传播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通过网络,中学生交往更便利,可以开阔视野,提高综合能力。在网络中,中学生可以尽情发挥想象,追求自我超越。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中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给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消极的影响。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使得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日渐凸现,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人的自主性、独立性高度实现,网上的人和物都是虚拟的,摆脱了真实的环境,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他们往往会因行为缺乏约束而趋于放任。那些不道德的行为给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危害,这些迫切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和打击。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成为摆在中学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开展网络道德教育。一、政府加大对网络的立法和约束力度高度自由、开放的网络文化环境,不能背离现实社会法律规范的约束。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就已开展计算机安全立法工作,先后制定了一批信息网络方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条例和规定,此外,《宪法》、《民法》、《刑法》中的有关条款也有相应的规定。同时,公安部、信息产业部、新闻出版署等部委也分别就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有关事项制定了相应规定。我们要加快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和网络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将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融为一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体,相辅相成,正确引导、规范中学生的网络行为。前几年,由于一些公司和组织利用中国的一些网站发送垃圾邮件,致使有关中国电子邮件服务商的地址受到国外监控机构全面封杀,使我们更认识到互联网并不是完全自由和绝对开放的,互联网不会成为没有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自由自在的世界。因此,必须不断健全网络法制建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对利用网络进行诈骗、偷窃、发布虚假消息、传播色情、制作病毒等违法犯罪行为,还需加大打击惩治力度。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减少网络不良道德行为的发生[1]。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快网络立法的步伐,促进信息法规的建设。针对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作为意识形态传播工具与我们争夺思想政治宣传阵地的现状,应通过网络立法加强网络管理,使网上信息发布有法可依,让网络管理执法有据,借助法律武器的强大威力,有效地遏制网上有害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净化信息生态环境。二是加强网络的监管和安全防范。公安信息安检部门,应通过提高网络技术,加强网络监控,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确保信息安全和网络的健康、正常与规范化的发展。三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在网络立法管理的同时,还要建立网络道德思想体系,加强对全社会的网络道德教育,培育全民的网络道德意识、安全意识。同时,通过网络道德教育使人们增强自我防范能力,自觉地遵纪守法,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形成良好的内在约束机制[2]。二、学校从各方面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学校德育与社会和家庭教育相比具有专门性、专业性、计划性、针对性的特点。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应担负起网络文明教育的重任。学校开拓网上德育阵地,让网络道德教育进课堂,充分发挥道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中学德育师资水平。新的形势要求中学德育师资队伍具备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维护这种价值观、道德观的强烈责任感,又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网络的特征,熟练使用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才能取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