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师德师风与教育教学“互融”“互促”的常态化建设【摘要】本文以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为例,分析当前中职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职学校应通过开展教师理想信念教育、营造适合个人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实施“一对一”培养工程、完善培训和激励机制、注重科研能力提升、善于搭建展示平台、探索客观合理的评价体系等措施,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修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关键词】中职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教学“互融”“互促”常态化建设【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0)12B-0006-03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其师德师风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的道德素质决定着学生道德教育的效率,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而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又能够进一步强化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探索了一条师德师风建设道路,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互融”“互促”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促进,形成常态化发展。一、中职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一)职业认知不到位。部分教师仅仅是把教师岗位作为谋求生活的一种手段,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缺乏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长远规划,理想不坚定、信念薄弱、急功近利、浮躁、唯利是图,遇到挫折就轻易否定教师的角色,也没能结合自身条件与外界环境重新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规划职业生涯,价值观、人生观扭曲,对教师职业认识不到位,更谈不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二)职业态度有偏差。在当今社会的普遍观念中,职业教育被认为是处于应试分流制度的末端。因此,部分教师并不重视课堂教学,对教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敷衍了事。研究者刘超良等的调查数据显示,38.8%的学生反映教师在上课时有接听手机现象,但是在教室外接听;而23%的被调查学生则反映教师上课时接听手机且是在教室内接听;41.9%的学生反映个别教师并没有备课;23.6%的学生更是直接反映某些教师的授课是敷衍了事。而喻永红等的调查也显示,部分学生反映教师不“遵循教育规律”。受到环境、文化价值、学校传统以及教师个人经历等多方面的影响,很多教师对教学的本职工作不积极,热衷于本职以外的易于获取利益的其他工作。由此可见,在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并没有认真对待教学,没有将教学当作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三)教书育人欠全面。部分教师只重视教书,却忽视了育人。他们认为只要做好教书、授业解惑的工作就好,忽视了自身师德师风修养的提高。为人师表,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一言一行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性。然而,有的教师不重视自身的德育修养,没有将育人融入教学过程当中,不注重个人仪表、行为举止不端、上课接打手机等,没有用良好的言行影响、教育学生,甚至还在课堂上发表不当言论。教师不当的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四)爱生之心不明显。部分教师对中职学生不尊重、不关心,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视而不见,对学生的教育往往持敷衍的态度,遇到学生考试考不好,总是把原因归结于学生基础差,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部分教师甚至挖苦讽刺、歧视侮辱学生,从来不深入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五)个人发展欠规划。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教学岗位,往往对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但是大多数青年教师没有任何的实践经验,不曾到生产的企事业单位锻炼过,而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中职学校从事教育工作。此外,大多数中职学校教师毕业于非师范类专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对教学技能不熟悉,在备课、上课方面欠缺经验。这些教师既缺乏实践技能,又缺乏教学技能,很难给中职学生的专业教育做出示范,起不到一个教師应有的作用,甚至会给学生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来负面影响。二、中职学校师德师风常态化建设的措施针对以上的问题,百色市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