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机关青年党员的价值取向理想点亮青春责任体现价值岁月在更替,生活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我们正处于新的世纪,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在新形势下,尤其是在创先争优的新背景下机关青年党员如何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是一个十分严肃并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何为机关青年党员机关青年党员是指在机关各级单位中,年龄35周岁以下的党员,这些年轻人通常都是大学本科或以上毕业,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有着与招聘单位相对口的较强的专业素养,他们或在学校的学生会、团委和社团内担任各种职务,或活跃在原单位的各类策划、主持等活动中,他们中一般在大学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些优秀的有志青年通过专业规范的招考考试从成百上千人中脱颖而出进入到各级党政机关工作。有统计数据表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政机关中,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人数正在逐年扩大。他们由70年代中后期及80年代早中期出生的青年人构成,而且,随着近年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大规模招考,80后机关青年党员的比例逐渐加大。他们大多已经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并担任了一定的中层职务,成长为机关工作的中流砥柱。青年党员力量的充实使得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机关行政效能及服务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优秀的青年在进入政府部门成为新生代机关工作人员后,在工作和生活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和不容忽视的问题。二、青年党员价值观的培养和保持所面临的问题青年党员大都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初,成长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社会转型的特定时期。世界一体化与多元化的交融碰撞,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众多因素使得他们对共产党员价值观的理解出现了字义上熟记,工作中忽视、培养观念容易,保持观念困难等等影响树立和保持先进价值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进入机关后,整体学习意识不强,求知欲明显下降,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在实际工作中,考虑个人得失多,怕承担责任,第1页共7页怕得罪少数权贵人物而不作为的现象并不少见;平时遇到困难只想回避,想走捷径,甘愿落后不想争先;还有部分青年党员对环境和工资待遇不认可,经常牢骚满腹;有些青年党员职业荣誉感欠缺,宗旨观念淡薄,缺乏服务意识,漠视责任;更为严重的是部分青年党员还存在心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的问题。青年党员正在从各大高校、各个行业的优秀精英逐渐变成缺乏先进性的普通政府工作人员,从对机关工作充满着激情和动力到丧失了创新和挑战精神。我们不得不正视和解决这样的问题,因为培养和教育好青年一代党员,不仅仅是未来基层党组织发展的关键,是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高素质机关工作队伍的关键,更是我们实现服务型政府、学习型机关目标的关键。三、影响青年党员价值观培养和保持的主要原因通过对青年党员队伍的调查了解,笔者总结出影响青年党员价值观培养和保持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原因。首先就青年党员自身来说:(一)不能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当前青年党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工作困难预计不足,理想与现实有差距,工作激情难以持久。青年党员参加工作初期,对工作热情主动,不计较得失。但由于不了解机关工作特征和机关的潜性人际关系规则,自身不能很好的适应机关环境;而且由于政府行政权力系统需要高度的服从性,使得一些个性突出的个体常会感到压抑,循规蹈矩的工作程序使少数青年党员气馁,阻碍了创新能力发挥。(二)不能正确排解工作生活压力,容易陷入焦虑状态。在目前改制过程中,政府机构体系和以前大锅饭时代已经截然不同。机关工作人员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尤其是青年党员常常身兼多职、一岗多责,他们必须为工作付出很大的努力,承受极限压力。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事项:购房、婚姻、晋升、人际关系、业绩考评、舆论及媒体监督等。由于缺乏排解压力的经验,工作生活压力容易使青年党员产生挫败感,陷入焦虑状态。(三)不能从根本上抵制官本位思想影响和拜金主义的冲击,容易偏离正确的价值取向。受封建社会官本位思想及西方第2页共7页社会个人至上、拜金主义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