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利用多种途径VIP免费

利用多种途径_第1页
1/4
利用多种途径_第2页
2/4
利用多种途径_第3页
3/4
利用多种途径,培养聋哑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罗田县特殊教育学校董玉【作者简介】程亚琼,女,大专学历。1989年参加工作,2005年3月进入罗田特校工作,现任特校聋哑班九年级班主任、数学教师,兼任本校七年级和九年级两个班的微机教学。【内容提要】聋哑学生由于语言障碍,解答数学应用题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难点,如何使聋哑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二是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训练,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三是通过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主题词】聋哑学生解应用题能力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作为培养聋哑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数学应用题源于现实生活实践中,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应用题中的具体数量关系,通过分析,综合列出算式。然而聋哑学生由于听力残疾,语言形成发展缓慢,这大大地限制了他们的认识活动,使他们的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的低级阶段。如何提高聋哑学生应用题的解答能力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探索式训练,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情境教学是指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情境是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在施教的过程中,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聋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一)创设生活情境。对聋哑学生来说,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能唤醒他们的思维,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在教学时,我也尽量让学生置身于某一语言情境中。例如,在学习“元、角、分”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买东西”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不仅要进入售货员、顾客各自的角色,更要充分让学生之间用手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完成“买卖”的实践活动。同时,在活动中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表达欲望非常强,因为这是他们熟悉的生活。这样,通过观察、实践活动,使他们知道身边处处有数学,学数学有这么多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创设直观情境。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采用实物直观、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等方法创设情境,让聋哑学生置身于活生生的环境中,整体感知,亲身体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题。1、重视学具的操作和应用学具操作过程是帮助学生进行“动作思维”的过程,学生借助这个过程,产生“过程联想”,对概念会起到帮助认识,加深理解的作用。聋哑学生的直观思维占主要地位,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具操作。摆学具可以直观地表现数量关系,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促进两种思维的同步发展。如在进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时,通过摆三角形,摆各种实物图片,使聋哑学生直观地体会到什么是较大的数,只要从较大的数中抽掉和小的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较大的数与较小数多的部分,因此用减法计算。2、注重文字题与应用题的相互联系文字题目和应用题有着密切联系,一道应用题目舍去具体情节,把数量关系抽出来,并用数学术语来表达,就成了一道文字题。应用题与文字题可以互相交换,既可以把应用题改编为文字题,也可以把文字题改编为应用题。在教学中,经常性进行这种练习,使聋哑学生清晰地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他们对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的认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注重线段图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采取直观手段教学可以加速聋哑学生形象思维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利用多种途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