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科物理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摘要:文章针对传统的工科物理化学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研学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问题出发,以黑龙江大学为例,提出了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科物理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关键词:工科;物理化学;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20)12-0062-02一、工科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工科物理化学课程是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和制药工程等工科专业的学位基础课程。物理化学是化学和物理的交叉学科,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物理化学课程的时候,既要学习本专业所涉及的必备基础理论知识,为今后学习专业课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又要掌握分析、归纳、演绎等科学分析方法,从而得到数理推导能力、图解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锻炼[1-3]。所以,物理化学这门课程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工科物理化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的问题;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内容枯燥与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矛盾;教学活动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常常令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6]。但是,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工科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坚实的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前沿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的能力和创新能力[7-8]。实践表明,工科专业毕业生如果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储备,在工作中会表现出适应能力强,逻辑思维缜密,处理问题灵活性高,发展空间大等特点。可见物理化学课程在培养学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9-10]。因此,构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科物理化学教学模式,以适应新世纪对化学、化工人才的需求是工科物理化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黑龙江大学以工科物理化学课程为载体,结合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和制药工程等工科专业的特点,在“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科物理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二、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科物理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科物理化学教学模式使得工科物理化学课程具有整体性、综合性、探究性、新颖性、前沿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可激发学生的研学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全面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还要给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能够把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科物理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基础理论与科学前沿相结合,奠定学生创新的理论基础;(3)加强课外科学研究基本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创新的视野。(一)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逻辑思维的形成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并且物理化学知识体系的建立、研究以及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逻辑创新思维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在工科物理化学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与基础理论知识体系相关的科学研究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并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拓展有限的书本知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要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建立基础理论研究的逻辑思维,为科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学研究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