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对策探索[摘要]日趋复杂的管理环境对商科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明确提升系统思维能力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系统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厘清现有教学培养体系的能力认可度和满足度,进而从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氛围营造等方面对学生系统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行改革。[关键词]商科;系统思维;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1-0009-03系统思维能力是指以系统思想为基础,能清晰认识复杂问题,并综合应用多种资源,开展问题求解工作的能力。[1]在管理环境日趋复杂的现代社会,培养商科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具有高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系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上至国家政府部门,下至企事业单位组织,都在面对日趋开放、复杂的管理环境。这种复杂性,突出表现在事物之间错综关联、不确定和非线性联系等方面,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企业扩张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技术创新与员工队伍稳定性等。[2]这对未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对优化调整商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就注意到问题复杂化对系统思维的迫切需求,先后提出了系统方法、系统工程、系统分析等重要概念。英国以切克兰德等人为代表,对现实环境下的复杂管理问题开展了以软系统方法论为代表的研究。钱学森在《论系统工程》中进一步强调,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的技术,以系统的观点来认识和解决问题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必然选择。[3]英国Hull大学的杰克逊等人则进一步提出,以系统思维为核心的创造性整体论是现代管理者应对管理复杂性的根本途径。[4]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等国际著名商学院更将系统思维能力与领导力、创新能力并列作为管理类学生的三大培养目标。另一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前我国的管理类本科教育体系已相当完善。但仔细分析该体系,不论是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重点都是建立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少有课程涉及学生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仅有的一些实践环节,如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受制于条件和时间,效果差强人意。因此,为提高未来管理者应对复杂管理问题的能力,在本科高年级阶段开展系统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极其必要的。它有利于学生明白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有利于学生养成问题导向的思维习惯,更有利于学生尝试各门课程知识的整合应用,最终使学生成长为真正的创造性、复合型人才。二、现有系统思维能力培养的满足度分析(一)系统思维能力的构成系统思维的核心是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注意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1][5],因此,系统思维能力首先体现为全局观念;其次,系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知识作为基础,对商科学生而言,经管类专业知识是能力表现的基础和支撑;第三,系统观点会促使问题求解过程中资源的整合、角度的对比和创新思路的提出,因此,系统思维能力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多角度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能力提升的最终影响是学生内在素质的提高,这突出表现为个人的钻研精神、自立精神和协同精神。[6][7]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商科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应从全局观念、专业知识、分析能力、创新能力、钻研能力、协同能力六部分进行刻画。其中,全局观点对应面对问题时的整体观、联系观、演化观,专业知识对应丰富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分析能力对应多角度开展问题分析、比较的能力,创新能力对应面对问题提出新思路、新方案的能力,钻研能力反映钻研精神和自立精神,协同能力对应与人协同配合的能力。(二)系统思维能力的认可度和满足度为了了解学生对系统思维能力主要构成要素的认可度,以及现有教学培养体系在系统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满足度情况,笔者对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高年级本科学生开展了抽样调查。共采集有效样本197个,涉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