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残疾人工作发展研究民生保,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和谐生。残疾人事业是惠民生、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的社会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残疾人民生工程为载体,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全县残疾人事业全面健康发展,残疾人生存状况持续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残疾人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全社会扶残助残氛围日益浓厚,谱写了一曲民生保障的和谐乐章。今年1月1日零时起,我们开展了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为残疾人事业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提供依据。一、**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一)**县残疾人基本情况。截止到**年12月31日,我县共有各类持证残疾人8040人,平均每5户中就有一个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其中视力残疾683人,占我县残疾人总数8.5%;听力残疾261人,占3.2%;言语残疾72人,占0.9%;智力残疾591人,占7.4%;肢体残疾5608人,占69.8%;精神残疾384人,占4.5%,多重残疾441人,占5.5%。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能力,属一级重度残疾人占全部残疾人的8.8%;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属二级残疾的占16.2%;有一定劳动能力,可以就业的,属三、四级或聋哑残疾的占75%。(二)**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我县以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根据省、市残联十项助残工程所确定的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组织建设等工作目标,努力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共享的条件。以建立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为重点,不断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的能力,真正代表、维护、实现好广大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十二五期间全县201*2名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其中,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1055例,实现白第1页共6页内障无障碍县,安装假肢98例,聋儿语训35人,发放轮椅、拐杖等辅助用具600余件。安排100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扶持25名残疾人自主创业,城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了85%,为1300余名残疾人进行了职业培训,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对46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及残疾家庭子女进行资助,金额共计11.4万元。为全县9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对180户重度残疾人给予居家托养,为246名肢体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城镇和农村残疾人全部纳入医保范围。享受农村低保的残疾人参加新农合免交个人缴纳部分,享受城镇低保的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医保费免交个人部分。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意识不断增强,接待残疾人来电来访700余次,来信20余次,提供法律援助9次,残疾人满意率为100%。全县9个乡镇都设立乡镇残联、康复指导站,312个行政村全部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设立康复点,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县残疾人工作服务网络。二、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纵向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县残疾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残疾人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横向看,由于残疾人自身条件的限制,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认识不足,造成我县残疾人工作依然滞后于社会的总体发展,广大残疾人依然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经过调研分析,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问题与不足可以概括为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一)残疾人工作人员扶助意识、理论水平仍然薄弱,需要加强思想学习。残疾人社会工作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作为指导,人道主义理论、以人为本、增能理论、正常化理论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理论内涵,我们应该注重学习与积累,以新形势下**县残疾人生活就业状况与残联救助工程为实践载体,发展理论抽象思维能力。(二)残疾人工作队伍的职业化程度仍然不高,需要发展职业化道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残联都在搞加强基层工作队伍职业化建设,作为基层残疾人工作的主要力量,残疾人专职委员不论是工作层面和范畴,还是服务内涵和属性,都属于社会工作者范畴,我县应该积极自省自身工作人员的职业第2页共6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