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人才发展计划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快荆州的振兴,为“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根据《XX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人才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五”时期人才发展概况“十五”期间,全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着力开发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型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1、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截止**年底,全市现统计口径内人才总量达到135333人(注1),比**年同比口径增长6%。其中国有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由**年的79053人增长到86282人,增幅达9%。2、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一是文化结构逐步改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61.8%,比“九五”末高出近27个百分点。二是年龄结构得到改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45岁以下的有7.2万人,占总数的73%。三是能力结构更加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高中级人才构成比由**年的52%上升到现在的58%。四是高层次人才数量增加。市级以上各类专家已达338人,培养和引进博士129名。3、人才分布结构日趋合理。党政机关人才数量得到有效控制,由“九五”期末的20081人减少至18927人;事业单位人才数量稳中有增;国有经济组织中的人才数量逐年减少;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它社会组织人才队伍逐年壮大;农村实用型人才数量增长迅速。4、人才成长环境明显改善。下发了《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办法和措施,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和吸第1页共10页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环境逐步形成。5、人才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市委、市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摆到了突出地位,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总的看来,“十五”时期我市人才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十一五”人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与“十一五”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不适应,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有企业人才流动和分流加快,尤其是国有企业人才大幅减少。据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我市国有企业人才总量从“九五”末的3.2万人减到“十五”末的2万人左右。二是人才资源分布不够合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人才拥有量偏低;一、二、三产业人才比为2:10:88,人才过度集中在第三产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太少,且知名企业家奇缺;卫生、教育行业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的70%以上,而农技、科研人才则只占2%和0.3%。三是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存在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总的态势是,传统产业人才多,高新技术人才少;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多,企业人才少;继承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单功能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社科类人才多,自然科学类人才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振兴传统支柱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所急需的各类人才明显不足。四是当前仍有少数地方和单位对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够,人才开发投入不足。用人单位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体制与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二、“十一五”时期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扩第2页共10页大人才队伍总量为基础,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重点,以调整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主线,以人才工作机制和政策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布局结构日趋合理的人才队伍,为加快推进“工业兴市”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荆州,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