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游子吟》说课稿《游子吟》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游子吟》是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导读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2、本节课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体会母亲对游子的爱和母亲的无私的爱。由于学生对母亲有一定的认识,所以理解、体会母亲的爱应为本文的重点。3、本节课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重点掌握理解诗意及诗的写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能力目标:通过知识目标的确认与理解,让学生清楚如何报答母爱,培育学生如何进行写现代诗。〈3〉情感目标:通过能力目标的学习,培育学生发挥想象的能力。二、说程序1)导入同学们都体会过母爱。也许听过这样一句话:一提到母亲我的笔总是跪着行走。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我想通过今日的学习同学们能有所感悟。2)作者简介孟郊:(751—814)字东野,以“苦吟”著称。3)诗的分析:首先贯串诗意,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诗意。问题设计:(1)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2)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3)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4)小结,布置作业三、说教法古语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需要老师的教,这就需要老师选用恰当的方法。我在授本文时主要用以下方法:(1)提问法:由于本诗是导读课文,所以提问法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问题设计: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2)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3)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朗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本文是诗读课文,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所以用此法。问题设计:四、说学法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看老师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重点看学生如何学,主要采纳以下方法:1、重视课前预习,通过布置预习,设置预习题进行预习。(提前收集材料)2、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对个别句子的理解,培育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3、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总之,本课通过巧妙设疑,多种教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实现了教学目标。五、板书设计《游子吟》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游子吟》是语文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由于年龄小,对情感还不能深刻体验,教学中需要老师提供直观图像和语言去引导,去深切感受和理解,使他们真正受到亲情教育。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制定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3、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孝敬父母。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朗读课文,体会伟大的母爱。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诗句的意思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法、学法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欢乐的。教学中我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亮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到伟大的母爱。五、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一)、激情导入,初读寻疑。1、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谈感受,调动学生情感,从而自然而然导入课题。2、利用大屏幕出示注解,解释诗题,介绍诗人和写诗的背景。(二)、细读品味,体会诗境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初读感知播放课件,范读全诗。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通,读顺,纠正字音,指导朗读。2、理解古诗。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教学中适时点拨学生:哪些词更能体现出深切的母爱?(学生会找到密密、迟迟)这些词,继而理解这些词所蕴含的感情,并指导学生读出温柔厚重、深长的语气,读出母亲的慈爱及儿子亲切的感激之情。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