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例2、例3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直观区分这两种简单的图形变换,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培育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制造能力,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有丰富的平移和旋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定位。借助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看到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入,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直观理解和辨认平移、旋转现象。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运动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今后学习抽象的图形运动积累感性体验进展几何直观;为今后从图形运动的角度认识图形(如圆柱体、圆锥体)、理解度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推倒等)作好铺垫;通过依据描述想象出物体的运动,逐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步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学难点: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教学准备:课件、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一)出示教材第28页的主题图“游乐园”。1、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2、在主题图中找出轴对称图形。3、还有那些运动项目,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二)分类沟通,导入新课。1、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分类。2、沟通分类结果,导入新课。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一)探究图形的平移现象。1、操作沟通,认识平移现象。(1)课件出示第一类:(2)手势比划: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3)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4)归纳小结:物体沿着直的路线移动,并且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就近似地看作平移现象。(板书平移)2、联系生活,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3、实践体验,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1)出示例2(2)想一想:依据平移的特点推断。(3)移一移:用小房子学具进行验证。(二)探究图形的旋转现象1、课件出示第二类:2、讨论沟通:为什么把这三个物体分为一类?他们是怎样运动的?有什么共同特点?3、概括描述: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旋转现象。(板书:旋转)4、联系生活: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5、操作观察:陀螺上的每个点转出的是什么形状?(教材第31页的“做一做”)(三)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1、下面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7题)2、学生根据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直观推断,集体沟通。3、归纳小结,明确平移和旋转的联系与区别。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三、实践体验,深化理解(一)基本练习1、教材第30页“做一做”利用学具平移,画一排小汽车。2、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8题综合运用旋转和时间的知识解决问题。(二)综合练习(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6题)辨别多个图形通过平移,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三)提高练习(教材第35页练习七的第10题)拼图游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张卡片上的图案,利用平移和旋转将零散的图形有序相接,构建出有规律的漂亮图案。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一)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说一说。(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课件配乐展示)(三)课外拓展:用平移和旋转设计漂亮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