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融入高职院基层党组织建设浅探摘要:家国情怀是生命自觉意识和家风家教传承理念,从家庭、家教与家风出发,将个人与组织关联起来,从完善课堂家国情怀教学、健全高职院基层党组织机构、完善基层党组织制度机制及提升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素质等角度开展组织建设,最终实现高职院基层党组织政治教育。关键词:家国情怀高职院基层党组织家国情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体现,是人性与情感的综合体,是新时代xxx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指导下加强党建的重要内涵成分。将家国情怀融入高职院校领域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探讨结合方式、活动开展模式及组织建设常态化的新格局。一、家国情怀与高职院基层党组织关系首先,高职院师生要充分认识到家与国的依存关系,家国情怀对高职院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影响。家是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是家的重要支撑体系。有家才有国,有国才能更好地彰显家的合理性。没有强大的国家就不会有安宁的家庭生活。同样,没有一个个细小的家就不会组成庞大的国家,也不会有14亿华夏子女的雄伟豪壮。其次,高职院基层党组织是家国情怀传播的重要场所。高职院基层党组织包括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培养优秀的教师,锤炼师德、家国情怀是良好的药剂。有良好家教家风的人会自然地爱校爱党爱国,把个人情感与国家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贡献融入勤勉工作中。在高职院这种大专生成长基地,只有学生家国情感浓厚才会有入党的更正确价值观意识,才会在读书期间将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靠近党组织,少数优秀人员直接成为基层党组织成员。二、家国情怀融入高职院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措施家国情怀饱含对祖国和中国梦实现的重大责任。新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怀揣着家国情怀为中国梦做出贡献,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蓝图为版本,不断践行优秀党员的个人行为。所以,高职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应该把家国情怀融入其中,实现情感到行动的相互转换。(一)教师完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家国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情怀的培养。课堂教学永远是高职院培养学生的主阵地,是传授情感教化任务的主场所。教师作为高职院基层党组织中教师党支部的重要组成成员,肩负着培养全体大学生家国情感的重任。国家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2020年3月26日制定并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社科〔2020〕3号)。《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首先,素质教育类教师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中要不断拓展家国情怀。当下大学生,家国情怀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应坚持毛泽东思想、xx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xxx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其次,思政类教师要坚持授课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坚持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坚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教学与实践教育指导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坚持针对性教育与系统性教学相结合。(二)健全高职院基层党组织机构。有序的党组织机构是良好组织建设的前提保障。在课题开展中,我们了解调研了相关院校,发现一些院校的组织机构不健全,特别是民办高校。健全党组织机构首先要优化党支部设置。按照有利于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活动、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依据高校办学体制改革、内部管理体制调整、组织结构和党员队伍构成变化的新情况,科学设置高校基层党支部。教师党支部一般按专业或教研室设置,学生党支部一般按年级、专业、班级设置,机关、后勤等部门的党支部一般按处室设置。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和教职工实际,积极探索教职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立学生临时党支部。凡是具备单独建立党支部条件的教学、科研、行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