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梵净山文化中的“净”与“静”之于贵州生态保护的价值研究 VIP免费

梵净山文化中的“净”与“静”之于贵州生态保护的价值研究 _第1页
1/3
梵净山文化中的“净”与“静”之于贵州生态保护的价值研究 _第2页
2/3
梵净山文化中的“净”与“静”之于贵州生态保护的价值研究 _第3页
3/3
梵净山文化中的“净”与“静”之于贵州生态保护的价值研究3.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摘要:世界自然遗产是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遗产保护对人类而言任重道远。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以美学价值、地球演化和生物多样性而闻名,悠久的佛教文化历史为梵净山增添了宗教特色。从古至今,佛教文化在梵净山自然保护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影响梵净山生态环境的发展。弥勒文化的构建对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具有重要意义,“净”土文化代表了对未来美好环境的向往,同时也与梵净山“静”态的自然交相呼应。本研究拟通过对梵净山佛教文化的剖析,建立佛教文化与自然生态保护的联系,探索世界遗产保护中佛教文化的作用,发掘净土文化的意义,为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推动贵州省生态文明发展。关键词:佛教文化梵净山净土文化世界自然遗产生态建设中图分类号:X32;B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043-03一、佛教文化与净土文化的“净”与“静”之文献述评1.教文化中的生态观(1)佛教的缘起论认为万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独立存在的,自然与人类存在着因果关系。佛教认为世间万物不是独立的,一切现象都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生态环境随着周遭环境产生变化,人类对此应该有预见性,要防患于未然,推动生态保护的发展;佛教的因果观同样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对于自然的索取要与人对自然的回馈存在着一种平衡,不能打破,否则就会产生因果报应。(方立天,2020)人与自然在缘起论下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自然环境,人类在进步的过程中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作为代价。(王引兰,2002)自然界作为一个复杂事物的整体,其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关联,就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如毛里求斯岛大颅榄树和渡渡鸟,人为活动造成渡渡鸟的灭绝,渡渡鸟的灭绝则带来了大颅榄树数量的逐渐减少,因此自然界巧妙的平衡不应被人类随意干扰。(毛贺、居晴磊,2020)(2)众生平等是佛教生态伦理观的重要观点,人并不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人与自然应该是平等的。佛教有不杀生的教义,认为人类与它们是平等的。佛教的基本观点是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生命的本质是平等的,因此佛教提倡“不杀生”,佛教徒拥有慈悲心肠。(齐秀华,2020)因为“众生皆有佛性”,因此佛教最基本的情怀是慈悲,这种古朴的人本主义要求人禁欲善行,爱护自然的一草一木,怜悯世间的一切生命。(洪修平,2020)藏传佛教的教义要求人们善待一切生灵,尊重所有的生命,藏民在对待自然界的生命时满怀慈悲之心,保护了青藏高原当地脆弱的自然环境。(唐铭,2020)(3)佛教文化中的生态理论观体现了佛教中环境保护的观念,有助于建设理想的自然环境。梵净山在明代以来就作为佛教圣地存在,当地崇尚弥勒净土,在清道光年间特立两通石碑严禁砍伐林木,保护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张明,2020)弥勒的人间净土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美好的世界,自然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质财富及精神文明高度发展,与建设美丽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相吻合。(刘涛,2020)(4)佛教中的“净”与道教的“静”。“净”的本意是干凈,佛教中的“净”与污秽相对应,是指净土和净性;道家的“静”则与动相对应,是道法自然,是虚静无为,也是一种修养。(罗安宪,2020)“静”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种气质,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内在品质的一种修养陶冶。(王春莉,2020)2.佛教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1)佛教人文景观作为宣扬佛教思想所在,不仅注重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而且保护了当地的生态。藏传佛教寺院通过举办“放生节”等,践行佛教的生态保护观,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了自然环境。(严永孝,2020)寺庙园林体现了佛教的生态思想,人们前往佛寺园林参拜时自觉维护了寺庙的环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境,名山中的园林维护者敦促佛教徒植树护林,保护山间自然环境。(贺赞等,2020)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梵净山文化中的“净”与“静”之于贵州生态保护的价值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