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别比较的视野探讨中国德育[摘要]道德教育作为塑造灵魂的科学,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研究国外德育的特点,对于借鉴他国德育经验,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取代表东西方典型文化的日本与英国,通过介绍两国德育的特色和经验,反思我国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启示。[关键词]国别比较中国德育启示德育有广义德育和狭义德育之分,广义德育包括了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狭义的德育,即德育仅指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在中外文化相互激荡、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愈来愈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研究国外德育的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日本德育的特色与经验战后的日本,用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时间所创造的经济奇迹无疑和这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关系密切。而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成为其经济发展的后盾和必要因素。1.德育内容上强调层次性和针对性日本中小学生德育大纲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低年级重点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待人接物,穿着整洁大方,守时等;中年级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不同地点场合的礼节,有效地支配时间等内容;高年级又在低中年级要求的基础上增加理解、相互尊重的礼节,有规则地生活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序列十分突出,并注意各年龄段的衔接,表现出中小学生德育的层次性和衔接性。2.德育途径上注重实践体验日本在德育的方法和途径上注重养成教育,强调实践体验,表现为道德实践指导教材繁多,学校开设了“道德时间课”,以培养“道德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讲授、讨论、交流、视听等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并且强调在不同年级有不同要求。“特别活动”是日本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另一途径,类似我国的第二课堂,提倡体验学习。特别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包容性很强,是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个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性,使其身心协调发展,内容包括年级活动、儿童会活动、俱乐部活动、学校教育活动等。3.德育理念上提倡培养“人性丰富的日本人”日本的德育改革把“培养人性丰富的日本人”置于首要地位。他们认为,自律、同情他人、热爱自然、对超越个人力量的东西有敬畏之念、尊重传统文化和社会规范、热爱乡土和国家的精神和态度,构成了日本人丰富的人性。而要形成“丰富的人性”主要是通过“心灵教育”来实现的。“心灵教育”主要采用体验式学习,包括创设儿童社区体验活动场所,丰富青少年生活体验;设立“自然教室”,丰富青少年的自然体验;开展社会志愿者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等。“心灵教育”增强和丰富了日本德育的内涵,使学生的道德行为真正成为自觉自愿而非外部强压下的行为,表明了日本德育的情感和内化的倾向。4.德育力量上强调三位一体日本的德育是真正建立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基础之上的。这三者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发挥着德育的不同功效。在家庭德育方面,主要是养成良好的基本生活习惯,把学校的德育落实到实践生活中,为此,学校兴办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讲座与父母讲座、增设家庭课堂、成立家庭委员会等,还发给家长“家庭教育笔记本”,而社区为德育活动的开展和体验提供丰富的机会和场所。二、英国德育的亮点英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和深厚人文传统的国家,传统的英国德育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元化的出现,英国为加强学校德育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和实践。1.德育方法上呈现多样化和科学化英国德育在方法上注重科学性和创新性,倡导运用多种方法、形式进行道德教育。自20世纪中期以来,相继提出了关心体谅法、价值澄清法和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等。关心体谅法主要是鼓励学生关心、体谅他人,多为他人着想,注重道德感染力和榜样在德育中的作用;价值澄清法由选择、珍视、行动三个阶段和七个步骤组成,强调的是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决策力;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被教师使用的方法,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