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研究摘要: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其目的在于找到优化思政实踐教学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常见问题,阐释了保持思政实践教学连续性和整体性的重要意义,并就其具体举措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连续性整体性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当下中国各级各类高校教学的必修和重点,其内容既涉及大量理论知识点,也包括众多实践教学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除了与普通高校同样具有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完善学生道德观念等共同特点外,还因其旨在培养应用型高等教育人才的根本目标而具有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规范学生职业操守等相对独特的范畴。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在提升学生职业水准和能力方面具有更加突出的价值和作用。[1]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常见问题重理论轻实践是比较典型的问题之一。原因在于不少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对于职业院校的职业性的理解仍然不够深刻,对思政教学的理念还停留在讲解理论知识点层面,没有意识到思政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具有的思想性指导意义。同时,不少教师固守传统灌输式教学手段,没有真正理解教改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变化,教学过程局限于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方针政策等的纯粹讲解和阐释。[2]其次,缺乏连续性和整体性是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思政教师对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理解的片面导致课堂教学结束后就完事大吉,既不考虑思政课程与学生专业课的有机联系,也不涉及理论讲解以外与实习或社会实践有关的思政教育。理论与实际脱节、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不仅使学生难以对思政教育重要性抱有足够的重视,也使学生无法将学习到的思政知识融合、运用到专业课学习和职业实践过程中,丧失了思政教学对于学生职业化、社会化过程的指导价值。二、保持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教学连续性和整体性的重要意义在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定义中,产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终身化是四个核心特点,也是一个接受专业职业教育的合格应用型人才转化为合格职业人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思政教育的目标正在于从道德品质、社会认知、行为宗旨、价值观念等众多方面培养学生理解、熟悉进而掌握时代发展过程与阶段性特点,最终使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拓展其广度和深度,成为一个普遍意义上的成功的职业人。而为了最终取得这样的教育目标,连续性和整体性恰恰是思政实践教学必须秉承的原则。只有连续、整体的思政实践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在社会化、职业化过程中经历正确轨道下认知、调整、分析、判断、认同、接受的步骤,不至于出现思政理论教学和职业发展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三、保持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连续性和整体性的举措1.利用实训基地、实践过程实现教学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思政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起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进行思政实践教学的环节,无论实训基地的操作过程还是进入企业的顶岗实习过程等都是开展思政实践教学的良好契机。思政教师可以通过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学习企业内部培训资料、公司规章制度等细节渗透遵章守纪、主人翁意识、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范畴的教育,也可以在实训、实践的间隙通过问卷或课后作业等形式提出诸如“当代职场需要什么样的职业人?”、“市场经济下讲诚信是否等于吃亏?”等贴近现实、职场的问题,并通过学生的反馈适时进行教学。2.利用建设宿舍文化等形式实现教学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不少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一样采用住宿制开展教学,建设宿舍文化不失为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式的思政实践教学过程。比如发动软件或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建设“电脑医生”学生宿舍,免费为学校师生、教职员工等检测、维修电脑,甚至可以进入附近社会开展“电脑医生义诊”活动。而汉语言、文秘或艺术专业的学生则可以被组织起来利用专业技能打造一条宿舍文化特色长廊,利用绘画、书法、摄影等技术介绍学校各专业的特色等。既可以展示学校专业的丰富内容,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