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6.4线段的和差课时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设计者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线段的和差的意义;2.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两条线段的和与差;3.理解线段中点的的概念,会用刻度尺二等分一条线段;3.会进行有关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的求解,从而掌握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线段的和差概念教学难点例2教学板书6.4线段的和差1、线段的中点:关系式:(或AB=2AM=2BM)。例解: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导入一、创设情景从学校A出发去景点B有:A→C→B,A→D→B两条道路,你有哪些方法判别哪条路更近些?如图,已知线段a=2.5cm,b=6cm,c=8.5cm。请讨论三条线段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复习了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方法。并引出了课题线段的和差二、探求新知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和,那么这条线段就叫做另两条线段的和。线段c是线段a与b的和,记做c=a+b.即EF=AD+DB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差,那么这条线段就叫做另两条线段的差。线段a是线段c与b的差,记做a=c-b.即AD=EF-DB如图,在线段AB上,有C,D两点,请完成以下填空:例1已知线段a,b(如图所示),用直尺和圆规作图:小明在A点处,小聪在B点处,希望见面的地点离各自的路程相等,哪么他们该在何处见面为好?1、中点概念: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用几何语言表示:关系式:(或AB=2AM=2BM)。2、练习:①P152T1。②填空:如图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AC的中点,(1)AB=__BC(2)BC=__AD(3)BD=_____AD;(4)若AB=6cm,则AD=____cm③按要求画图,填空:(1)画一条线段BC=2cm;(2)延长BC到D,使CD=BC(3)反向延长BC到A,使AC=2BCcm则AB=______cm,AD=_____cm④看图用线段填空:AC=___+___;AB=___-___;BC=___-___;3、讲解例题:例、点P是线段AB的中点,点C,D把线段AB三等分,已知线段CP的长为1.5cm,求线段AB的长。分析:如果能得到线段CP与线段AB之间的长度比,就能求出线段AB的长。可让学生讨论后再作答,教师板书完成理解线段和差的概念巩固新知通过练习强调什么是两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学会线段的性质的应用。巩固新知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馈ABCACBD4、练习:P152T2,3。课堂检测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回顾、梳理知识作业布置1、作业本(1)P35基础练习必做,综合运用后进生选做。2、教科书P152A组必做,B\C组后进生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