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发展黔西南州农村职业教育的紧迫性与对策XX省XX县区高级职业中学黄初兰【摘要】黔西南州确立“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紧迫性,应提升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各部门领导者的认识,增强政府领导发展职业教育的功能,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农村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强力推动发展。【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紧迫性对策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加快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省从省到乡(镇),各级都确立了本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增强了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紧迫性。黔西南州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更应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理清“超常”发展的思路,采取实现“跨越”的举措,推动加速发展。从黔西南州农村的状况看,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需要,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势在必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州上下致力于“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学位不足、上学难、读书贵等问题,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全州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仍有待提升,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与城镇中心区发展的差距依然明显,这使广大农村接受教育的群体先后读完初中、高中,尤其是初中后先后辍学的人数越来越多。之后,又由于职业教育发展不足、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还不完善、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原因,仅有少部份人就读于职业院校,大部份人仍只有在家务农。在农村务农的这部份人由于感到有力无处使(实际上是有力不会使、无法使),不能增加经济收入,加上在政府的引导下,他们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以增加经第1页共4页济收入。这不同程度地改善了生产条件,提升了生活水平,同时也为国家建设、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祖国东、南部地区的崛起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这证明在过去的一段时期,政府积极引导、大力组织劳务输出的决策是正确的,但年复一年,一批批地去,一批批地来,在服务单位“成器”的不多,在家乡务农取得成就的极少。这实际上是劳动者的群体素质偏低所决定的。这种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都需要提升的状况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改观,广大农村劳动者就只能一茬一茬地外出务工,而家乡的发展则长期无实质性进展。(职教论文)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政府的主要责任自然应当从引导、组织农村富裕劳动力外出务工转移到引导、组织农村广大劳动者投入到家乡的发展上来,这就需要从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入手,而目前迅速提升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应主要是适应农村实际的职业教育。因此可以认为,职业教育是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素质的必然选择,是广大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必须通过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来达到提升劳动者素质的目的。其次,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当务之急全州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青壮年劳动者的素质如停留在当下的水平上,那他们在今后的时期,增加经济收入仍主要靠外出务工,这必然导致两种结果:一是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投入本地的经济发展;二是群体素质偏低的广大劳动者无从展开本地的资源开发。于是他们中的一些家庭只好让现成的土地荒芜,有的甚至将土地、山林、水域、矿产等资源廉价出让给“外人”投资开发。无可非议,这是农村对外开放、谋求发展的一种方式,但从长远看,大部分农民还只能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方式生存,靠外出务工增收,难以稳定致富,更难实现小康。加快发展全州农村职业教育,制约因素太多,还得从提升人们的认识入手,有效地解决加强领导等一系列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其一,采取可行方法,提升人们尤其是各级各相关部门领导者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紧迫性的认识第2页共4页应从“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紧迫性。应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等新闻煤体,通过开辟职业教育专栏、专题、走访等形式,长期地和在一个时期高密度地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法规、政策,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同时宣传正确的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