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国“身土不二”精神教育对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摘要:“身土不二”精神作为韩国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的浓缩,在韩国德育工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取得了突出成效。当前,我国德育工作在内容和途径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可以借鉴韩国“身土不二”精神教育中的一些积极因素,改进我国德育工作的内容和途径,努力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关键词:“身土不二”精神;德育工作;借鉴启示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5-0208-02“身土不二”精神,中文原词出自佛经,佛学意义是强调净土与佛身的合一性,和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相通的。[1]韩国人自己解释“身土不二”精神就是“生为韩国人,死为韩国鬼”。它在国民的思想中深深扎了根,成为韩国人爱国情结的代名词。当前,针对我国青年人热衷外国产品、喜爱外国文化的现象,我们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学习借鉴韩国国民身上具备的“身土不二”精神。一、韩国的“身土不二”精神教育“身土不二”精神源于20世纪60年代“韩国农协”号召国民抵制美国农产品倾销,引导国民消费的重要理念,后来运用到工业生产和文化领域,最后上升到爱国的高度,成为韩国人爱国情结的代名词。(一)教育的内容韩国的“身土不二”精神教育在内容上注重传统道德传承和西方文化的吸收借鉴,实现古为今用和东西交融。一方面,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基础。儒家思想有培育韩国民族精神的德育功能,儒家成为维系该民族的重要道德力量,儒学把国家和个人完美联接起来,使个体行为被赋予复兴国家、光大民族的重任。[2]另一方面,注重吸收西方文化,实现东西融合。近代以来韩国接受西方的基督文化,基督教一跃成为教众最多的宗教,其理念也在韩国广泛普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形成了“新儒家文化”,丰富了“身土不二”精神的内容,使韩国成为坚忍不拔、不畏艰苦、顽强进取、国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家至上的民族,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二)教育的途径韩国“身土不二”精神教育在途径上体现出了其对爱国情结培养的重视,并且根据不同年龄和层次制定多层次的内容,教育途径还具有明显的隐性,渗透在德育之中,环环相扣,系统性强。一方面,在教育程序上的过程性。韩国爱国主义教育通常都是从身边之爱开始,始于对乡土之爱的教育,然后扩大到对地域、所居住城市、韩民族、“大韩民国”之爱,最终上升到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之情。另一方面,注重教育的系统性。通过制定整套完善的教育课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有完整的教材和明确的教育目标;同时是在政府主导下家庭、学校、社会的“三位一体”教育,使“身土不二”教育在横向和纵向上都紧密相扣。(三)教育的成效一方面,韩国的“身土不二”精神教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了公民的国家意识,提高了公民的整体素质,并成为韩国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形成了强大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身土不二”精神在韩国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大力倡导和宣传教育下,帮助韩国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危机,使韩国经济得到了迅速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创造了“汉江奇迹”,稳定了国家政权,凝聚了国家力量,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二、我国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德育内容和德育途径两个方面。(一)德育内容方面1.侧重于政治理论灌输。与韩国注重德性养成不同,我国德育偏重政治理论的灌输。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不够紧密,将爱国主义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在具体教受过程中内容空洞,缺乏明确要求和具体目标。2.内容宏大,缺乏层次针对性。我国德育内容上侧重于大而全,不能较好地考虑到不同教育主体的具体特点,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育内容出现很多重复。层次针对性不足,必然会影响教育的成效。另外,我国小学的德育教育倾向于“英雄教育”,“大公无私”、“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等价值观教育,远离孩子们身心发展的实际,他们既无法理解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