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便利化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中国东盟贸区成立后,关税水平大幅下降,货物贸易已经实现高水平的自由化,然而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间的贸易成本仍然较高,口岸管理部门沟通协作不畅、基础配套落后、通关耗时过长、无纸化贸易改革滞后阻碍了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协定首次纳入了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内容,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开展贸易便利化合作提供了新的指南。本文分析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间的贸易现状并对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在透明度、海关手续、单一窗口建设方面进展较快20XX年六国便利化实施措施率较20XX年有明显提升,泰国、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较高,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尽管仍相对落后,但在贸易便利化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进步。为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各国应加快落实已签署的贸易便利化协议,深化各国边境监管合作,加强口岸管理部门协调治理,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继续推进单一窗口和执法能力建设。关键词: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便利化自20XX年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以来,90%-95%税目的产品实现了零关税,双边贸易、投资规模迅猛增长,经贸合作成果丰硕。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更是连续多年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实现了高水平的自由化。为了进一步降低跨境贸易成本,建立更加高效的国际贸易便利化体系,20XX年,中国与东盟签订了《关于修订及项下部分协议的议定书》,升级了原产地规则和贸易便利化措施。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促进区域内贸易增长、繁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一、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贸易及便利化现状(一)大湄公河次区域内贸易情况。大湄公河次区域包含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1992年六国成立大湄公河次区域机制并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经贸往来不断加深。在中国-东盟自贸易区成立后,中国与次区域国第1页共3页家贸易规模持续扩大。20XX年,中国对其他大湄公河次区域五国的贸易总额为899.91亿美元,占中国对东盟贸易额比重的30.7%。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协定的签署,进一步带动了区域贸易的增长。至20XX年,贸易总额增长至2239.56亿美元,占中国对东盟贸易额比重的43.5%。从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双边贸易情况来看,中泰、中越贸易约占整个区域贸易的90%。20XX年-20XX年,泰国是中国在次区域内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越南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地。在20XX年后,中越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其进出口贸易额超过了中泰贸易额,20XX年越南取代泰国成为中国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最大的进口来源地。缅甸、柬埔寨、老挝与中国的贸易总量不高,但是增长速度较快,20XX年-20XX年间三国与中国贸易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25%、21.98%、15.73%,贸易潜力巨大。中国已经成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二)大湄公河次区域内贸易便利化化现状。随着自贸区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关税的大幅度下降,进一步降低国际交易成本、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成为次区域各国合作的重点。在单一窗口及无纸化建设方面,泰国起步较早,进展快,在20XX年正式使用国家单一窗口(nsw)并成功实现与东盟单一窗口(asw)互通。越南于20XX年全面启动国家单一窗口(vnsw),大大缩短了贸易企业办理海关手续的时间。中国依托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统筹推进单一窗口建设,广西作为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重要省份,启动了边民互市贸易海关通关作业无纸化,陆路口岸率先将交通运管部门纳入“单一窗口”服务于边境公路货运业务。柬埔寨、老挝、缅甸国家单一窗口对接的国内政府部门数量少,进度较慢。在边境管理合作方面,20XX年以来,中国与越南延长重点口岸广西友谊关-友谊、东兴-芒街口岸通关时间,为贸易运输企业和边民营造更加便利的通关环境,并于20XX年开通中国平孟—越南朔江口岸,扩大与越南的贸易往来。中国、老挝及泰国启动了边境联合执法合作,在中国云南磨憨边检站、老挝磨丁检查站、老挝会晒第四友谊大桥公安检查站、泰国清孔移民检查站实施通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