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机制的研究摘要:大学生干部队伍是高职院校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学生自身建设的中坚力量,在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抓好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不仅是做好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参考。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建设机制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既是我们教育培养的对象,又是参与学生管理的重要力量。他们是联系学校、院(系)、教师与广大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培养和建设一支精干的学生干部队伍,对促进学生工作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当今的高职院校学生都是90后的青年,与80后相较,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其新的特点。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也呈现出了新的问题与不足。1.选拔机制不完善当前高职院校在学生干部的选拔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因素,如在选拔标准方面,有些学校比较注重学生干部的能力素质,而忽视了对道德素质等方面的考察;在选拔方式、程序和步骤方面,很多学校没有进行科学的验证与推敲,有的甚至采用非程序的方式,仅凭管理者个人的主观判断选拔学生干部,既没有民主举荐,也没有公开竞聘。不完善的选拔方式,很难保证学生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对组织公信力的影响也是负面的。2.培养机制不健全学生干部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然而很多学校并没有注重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力度,没有建立健全任前和任期内的学生干部培训体系。一方面任前没有对后备干部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这对培养造就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非常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不利;另一方面没有加强后备干部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培养他们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没有帮助他们在学生中树立一定的威信。学生干部任职后,缺乏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及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以致一些学生干部的理论基础薄弱,工作艺术和方法缺乏,履职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才能适应工作,这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有些学校对学生干部队伍进行教育培训时主要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方式,学生干部缺少探讨交流的机会,挫伤了他们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并影响教育培训的效果。在教育内容方面,主要以传达相关的文件精神,政治理论等说教性质的内容为主,形式单一枯燥,没有将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活泼形式之中,很难引起学生干部的共鸣。3.考核机制不科学对学生干部的考核虽然定期进行,但考核不科学,对工作成绩的考核权重偏大,没有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不利学生干部的全面发展。实践中,出现了有的学生干部不讲原则,讲实惠,图名利;有的学生干部人前人后表现差异极大,以致成为了“阴阳人”;有的学生干部则忽视了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致出现考试有挂科的现象。此外,对考核的结果有些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等级的学生干部没有进行通报表扬,对考核结果不理想的学生干部,没有及时进行谈话并给予指导,或是及时进行更换。4.激励机制不到位在对学生干部进行激励时,有些高职院校并未因学生需求的差异,而采取分层分类的激励机制。有些学校只重视精神上的激励,而忽视物质激励,如在授予学生干部“先进个人”或“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时,既无表彰大会,也无任何物质奖励。有些学校一味的强调对学生干部的正面激励,而忽视了负面激励,当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有过错时,听之任之,不及时批评纠正,没有坚持正面、负面两种激励相结合。有些学校过分强调整体激励,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的激励。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观念上的误区多数人认为,学生干部能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从而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将来可以更快地适应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