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取消奥数体育等加分项备受关注的高校自主招生新方案,昨日揭开面纱。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自明年起,全国所有试点高校的自主招生工作,均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试点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考核内容倾向于考查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笔试考试不得超过两门,考核过程须全程录像,以防作弊。此次改革目的何在?自主招生为何不安排在高考出分后进行?省属高校还能进行自主招生吗?针对读者关注的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部分高中自主招生几成“全民赶考”新规有利于重回选拔“偏才省招办表示,近年来,我省高考加分优录政策一直从紧,且不断进行改革。一是减少加分项目,对一些弹性空间较大的项目,由刚性加分变为“优先录取”,直至取消;二是降低加分分值,大多数没有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加分上限;三是完善考核程序,对各种非考试类的优录和加分,实行层层审批、层层公示。教育部取消的五项高考加分项目中,我省2020年仅保留第一项,即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而且仅有30多人享受加分优录;其余四项则早已取消。因此,此次政策调整,对我省考生基本没有影响。高考加分项目“缩编”,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纠正少数人片面追求高考加分的倾向。对具有相关特长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此次调整也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一是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其高中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二是鼓励考生参加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三是各省(区、市)还可通过其他方式体现和鼓励学生发展相关兴趣特长,如鼓励学生参加日常校园“阳光体育”、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等活动。(来源:《楚天都市报》2020年12月18日怪才”正轨教育部表示,自主招生主要是为了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就是所谓的“偏才”、“怪才”,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按分数录取的一种补充。但从以前实施的情况看,部分高校自主招生定位不明确,热衷于“掐尖”、“抢生源”;部分高校以联盟形式在高考前组织大规模文化考试,被社会称为“小高考”,影响教学秩序。长江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才生分析,以前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前进行,部分高中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达到七八成,几乎成了“全民赶考”,学生和家长都为此耗费了不少精力。前几年,全国每年有40多万人报考,但仅录取2万多人,绝大部分报名者成了“陪练员”。将自主招生时间延至高考后进行,是给中学、考生松绑,也能减轻家长负担。“考生如果不符合自主招生条件(“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成绩再好,也不必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武昌实验中学校长董有建说,这一改革有利于纠正自主招生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倾向,让其重回选拔“偏才”、“怪才”的正轨。但如果将自主招生时间安排在高考成绩公布后进行,一些高校可能会根据成绩设定门槛,将部分真正有学科特长但成绩稍低的学生挡在门外。同时,教育部规定,入选考生高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同批次录取分数线,对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特别突出的个别优秀考生,经向社会公示后,由试点高校向生源所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提出破格录取申请,经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录取,这样既保证了公平,也给“偏才”、“怪才”开辟了绿色通道。名额适当向中西部农村地区倾斜省属高校自主招生短期内重启无望按照规定,自主招生报名由考生提出申请,有关中学、社会团体或专家个人等均可实名推荐,并对真实性负责。试点高校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认真审核,合理确定考生名单,招生名额向中西部、农村地区适当倾斜。高校在选拔上要重点考查考生的学科特长、创新潜质,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这意味着,因热衷于“掐尖”、“抢生源”而被诟病的“北约”、“华约”等自主招生联盟,将会自动解体。2020年,教育部启动自主招生试点,目前试点高校共有90所,招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总数5%...